在去庫房裡找皮革的時候,秦魚還從犄角旮旯里翻出一個。。。鞍?
軟而厚,是用左右兩塊皮革拼接而成,三條三指寬的皮帶分為上中下固定住兩塊皮革,皮帶很長,下面有釘扣,應該是捆綁馬腹的。
伯牛見了,對秦魚道:「這是戰馬用的鞍,如今用不上,已經老舊了。」說罷,還一臉的可惜。
戰馬上的鞍,給騎兵用的。
而民間用的,比如說秦家的馬用的,其實是只有一層皮革做的墊子,固定在馬背上,不至於讓屁股和凌峋的馬背直接接觸,騎著馬能舒服一些。
原來,在戰國這個時候,已經有馬鞍的雛形了嗎?在秦魚看來,這個老舊的鞍,除了沒有馬鐙,已經很接近兩千多年後的高橋鞍了。
秦魚問:「咱們能仿著這個鞍,做一個帶腳蹬的嗎?」
伯牛告誡道:「最好不要。」
「為什麼?」秦川好奇問道。
「大概是為了避嫌吧,畢竟是給戰馬用的。」秦巒隨意接口道。
沒有批文,在自己家裡製造戰馬用的馬鞍,你是想做什麼?造反嗎?
秦魚默。
看伯牛的意思,馬鞍應該跟鎧甲和兵器一樣,是軍用物品,開戰時國家供應,士兵是不需要自己準備的。雖然沒有明確的規定,說這些屬於民間管制物品,但你要是真打造了,嗯,去咸陽自辯吧,如果你沒有被就地處決的話。
更何況,他們還屬於宗室呢。
秦川想說什麼,最終什麼也沒說,嬌嬌則是面露茫然,沒有聽太懂大家是什麼意思,但也沒問,素憐則是當做沒有聽到,專心致志的挑皮子。
最終,他們挑好了五塊皮子,兩塊牛皮,三塊羊皮,用來製作馬鞍,帶腳蹬的。
非常非常簡單,為了能與「戰馬鞍」相區分,秦魚讓嬌嬌用麻布做了一個一尺寬三尺長的空心布袋,裡面塞上柳絮、碎布、軟草等填充物,中間薄兩邊厚,搭在馬背上作為坐墊,然後用兩條皮帶束縛馬腹,中間一條皮帶作為兩個腳蹬的載體,腳蹬是用一整塊的牛皮做成的,這回不用怕散了,或者斷了。
最後再將坐墊縫製在三條皮帶上,完活!
跟
小孩子的玩具似的,但大家勁頭都特別的足。
直到屋裡光亮消失,他們才草草收工。這次,他們一共做了五個鞍具,秦川、秦巒、伯牛、素憐一人一個,最後一個,給木林。
經過秦魚的大力遊說,木林已經同意去西鄉住一段時間了。因為秦魚告訴他,在西鄉,他能接到許多的活,至少他這裡就有一二三四五六件工具需要木林幫忙製作。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