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风云小说>五代十国的 > 第262章 闽内乱忧于外患(第1页)

第262章 闽内乱忧于外患(第1页)

(闽)内乱忧于外患王潮作为一个节度使来说,还算是十分的靠谱的,他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使得闽国的百姓过上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生活,虽然他的边上有吴国这个大的威胁,两边还有吴越和南汉,但是闽国和他们之间的纠纷并不多,主要的还是自己内部的矛盾。内部的矛盾无非就是政治权利和继承权的争夺,但是这一系列的争夺在王潮三兄弟之间却是没有出现。王潮平时对待他的小弟王审知十分的严厉,只要是王审知敢犯错,那么他就敢打,而且还有十分严厉的惩罚,但是王审知却面无怨色,他知道自己的哥哥这是对自己好,自己的确是做了错事,应该受到惩罚。但是王潮对于他的大弟王审邽却没有这么严厉,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来,王潮挑选的继承人其实就是他的小弟。果然,等到王潮病危的时候,并没有把继承权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交给了自己的小弟王审知,他这个大弟叫做王审邽,当时是泉州刺史。不久王潮病死,王审知也是个很懂事的家伙,就算是兄终弟及也是应该他的二哥继承大哥的位置,也轮不到他这个老三啊,于是他就准备把这个位置让给他的二哥王审邽,但是王审邽却推脱了,他的理由就是王审知有军功,应该继承这个位置,他坚决推辞。最终王审知名正言顺的坐上了福建第一人的位置,自称福建留后,等了不短的时间的这才最终落实了名分问题,被朝廷册封为威武军节度使,其实这个名分没啥用,就算是朝廷不册封,也根本改变不了他王审知作为福建第一人的现实。王审知的名号真的发生实质的变化,还是在朱温登基的时候,朱温篡位之后,这些小藩镇全都靠拢了过来,朱温很高兴,于是就把王位往外面撒,王审知也被封了一个闽王,这也算是有了王爵的人了,不论到哪都要说一声贵族,顶尖贵族,从一个小农民混到这一步,很不简单。王审知他的情况和吴越还是有点类似的,都是和淮南断交,转而依附于中原势力,不过原因不一样,吴越的钱鏐因为和杨行密有领土争端,所以经常打仗,而闽国地理位置并不优越,在很多人眼中这就是一个山窝窝,所以淮南对于闽国的扩张心思并不是很强,所以他也不是杨行密的战略重点,因此杨行密也曾经派人来交好。但是杨行密派的这个使者有点骄傲,一副趾高气昂的姿态,这让王审知很生气,都是血海尸山里爬出来的人物,谁怕谁啊,于是就把这个使者砍死了,随后王审知宣布和淮南绝交,一心一意侍奉中央政权。王审知的名声很好,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的生活习惯和作风,他十分节俭,这在一个国王身上并不是很常见,就算是他隔壁的钱鏐,虽然名声也不错,但是晚年的时候也是很奢侈。福州五州之地虽然在经济上赶不上吴越,但是在地盘上却不差多少,不过供应一个国王过上奢侈的生活,还是没啥问题的,可是王审知不愿意,他的府衙,也就是住的地方很破旧,很多人让他修一下,可是他就是不愿意,还能住就行了,不必富丽堂皇,他整天穿着一双麻布鞋,这原本就是市井小民的装备,但是他穿上却是没有一点不习惯。可能是因为他出身社会底层,虽然家境还不错,但是也过过苦日子,对于好不容易得来的这一切十分珍惜,所以这才舍不得浪费半分。王审知除了在国内好好搞建设,保境安民之外,在对外交流中还积极和中央政权进行联系,但是陆路已经没了,也不方便,淮南在中间横着,他和淮南已经断交了,所以只能走海运,那时候的海运并不是很发达,或许海运曾经在唐朝发达过,但是这个时候在王审知的闽国并算不上很发达,走海路是一个有巨大风险的选择,据记载,每一次对中央政府上供,漂没都达到四成到五成,这个损失时非常惨重的,这里的漂没也就是指船毁人亡,船上的货物损失。王审知在位的时候主要的事情有两件,一件是内乱一件是外患,但是这个外患还不是打得他,而是打的边上的虔州,虔州我们在上面讲吴越的时候一笔带过了,虔州的谭全播等人也是大名鼎鼎的土豪,也是底层出来的精英人物,当时是吴国发兵进攻虔州,想要阻断钱鏐等人北上上供的陆上通道,顺便扩张地盘。谭全播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于是就想周边的藩镇求援,吴越、闽、南汉全部派了援兵前来,但是最终还不是吴军的对手,虔州失守。这之后,王审知就开始整天担心吴国回来打他,但是说实话也就是王审知把自己这几个地方当成宝贝,呵呵,穷山僻壤,路也不好走,粮食不好运,好好的谁也不会来打他,而吴国除了闽国之外,还有很多地方可供选择,他们短时间之内绝对不会来打闽国的。这就是王审知执政的时候遭遇的外患,事后,为了自保,他和南汉还有吴越先后结为姻亲,算是暂时无外患。而他们家的内乱纷争从这个时候就开始露出一点苗头了。他的哥哥王审邽死了之后,泉州刺史交到了他的侄子手里,他的侄子是王延彬,王延彬说实话,能力的确是很不错的,把泉州治理的有模有样的,但是一个人最要紧的就是自知之明和知足,他觉得自己能够把泉州治理好,自己的能力很强,自己将来要是能够治理福建五州,那么自己将来也能把这个节度使做的很好,所以他的野心渐渐地膨胀了。而福建五州就算是他想,他也没机会了,王审知肯定会把福建节度使的位置交给自己的儿子王延翰,而不是他王延彬。所以王延彬就想着干脆自己也搞个自立为王得了,占着泉州搞独立,再加上当时他身边有一个“神僧”浩源,说在泉州出现了白鹿和紫芝,这都是天降福瑞啊,大吉大利,泉州要出现真命天子了(又是这一套大忽悠!)。但是王延彬还真的信了。觉得自己才是真正的真命所归,至于王审知的儿子王延翰那肯定就没有这个命了。不久王延彬自信心膨胀,开始组织了一个船队,想要直接向中央纳贡,然后希望中央能够把泉州节度使封给他。其实这就是王延彬和王审知的不同之处,这也是王审知的高明之处,王审知一生没有做皇帝,没有建国,因为他不爱那些小名声,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他的观点就是,宁可开门做大国节度镇,也不愿意关起门来做小国皇帝,其实这个节度使和皇帝有什么区别呢,一点区别没有,不会说你原本是一个节度使,他做了皇帝之后,你的士兵战斗力提升,你的地盘扩大了,你的亩产增加了,没有,都没有,还和之前是一模一样的,所以王审知不愿意搞名义上的独立。他名义上还是跟着中央政权混的,但是实际上他已经是一个独立政权了。但是这个道理也不是每个人都懂,还是有大把大把的人争先恐后的想要称帝,这就是古时候的那种皇权至上思想,皇权是古代最神秘的一种东西,它神秘、高贵、至高无上。在很多人眼中他已经是被神化了的,所以很多人对于皇权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崇拜。扯远了,继续说王延彬请求要做节度使的事情,这件事传到了王审知的耳朵里,王审知觉得这孩子不行,自己活着的时候还能制住他,要是自己死了,自己的儿子能是这个家伙的对手吗?他的这个侄子的确是能力不凡,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所以不论是王延彬这件事的性质,还是为了自己儿子的位置能够做的稳当,王延彬都必须要下台。不久王审知行动了,王延彬不是对手,他的那些小伙伴,包括“神僧”浩源,全部被杀,而王延彬本人因为是自家人,王审知并没有杀他,而是将它软禁了起来。这个时候,中原的后梁已经被李存勖灭了,王审知继续对后唐称臣,而岭南的刘言也开始称帝做皇帝了,之前曾经有人劝过王审知,让他也做皇帝,但是他没同意。闽国的政局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4年)十一月,在位将近三十年的王审知病死在福州。

他死后他的长子王延翰继位。但是王延翰刚刚即位,在汀州就爆发了农民运动,一个叫陈本的家伙组织起来三万余人进攻汀州,王延翰刚刚上位就要面临这样的内乱局面。但是这一次起义没啥难度,都是一些乌合之众,仅仅两个月就给平定了,王延翰开始做他的闽王了。这个王延翰和他的父亲不一样,到时和他的堂兄弟王延彬有点类似,那就会嫌官帽子太小,或许是他们年轻,心中的意气和虚荣还没有完全看透,不久王延翰就开始筹备称王建国的事情,虽然不做公开的皇帝,但是在闽国国内他就是皇帝,而且称呼和百官设置都是一样一样的。随后大肆兴建宫殿,准备宫廷礼仪,全部仿照天子的礼仪,虽然他自称是大闽国王,但是实际上他在闽国内就是皇帝,五代时期的很多藩镇都是这样,对外称王,对内称帝。做了国王之后,王延翰开始享受他的皇帝生活了,他把他的弟弟王延钧放到了泉州做刺史,因为他很讨厌这个弟弟,王延翰平时干点强抢民女的勾当,王延钧说他两句,还有王延翰整天沉醉在胭脂堆里,王延钧也提醒他两句,这让王延翰很生气,于是就所幸来个眼不见心不烦,这才把王延钧调到了泉州。但是到了泉州的王延钧还是一直上书,希望王延翰能够节制,能够好好治理国家,毕竟闽国国小,要小心谨慎地守好家业。可是王延翰根本不听,而王延钧一封封的奏疏也让王延翰十分生气,他们兄弟间的感情至此破裂。在福州边上的建州有一个叫做王延禀的,他是王审知的养子,能力很强,福州的王延翰让王延禀给他找几个美女送过来,王延禀不想干这活,就回了一封信劝王延翰注意身体,好好治理国家之类的,至于找美女这事,还是算了吧。这让王延翰很生气,于是心里就开始谋算着什么时候把自己的这个两个弟弟干掉。但是他动手又晚了,还没等他出手,王延钧和王延禀带着大军开始围攻福州城,闽国又乱了。最先进入福州城的是王延禀,毕竟他就在福州的边上,距离最近,他击败了福州城内的守军,,随后派人搭梯子,爬上了城墙,成功进入城内,在床底下找到了王延翰,随后就把王延翰杀了。至于借口,就是王延翰和他的妻子联合起来毒杀王审知,就是用这个借口干掉了王延翰,说他弑父夺位,罪该万死。杀死了王延翰,王延禀知道自己的身份,不过是个养子,也不敢想能够做闽国国王,于是就等着王延钧到了这里,支持王延钧做了国王。按理说王延禀打下了福州城,然后让给了王延钧,王延钧应该十分感激,但是王延钧对于王延禀只有防备和忌惮,这还是因为一句话。在王延禀要返回建州的时候,在送别的时候,王延禀曾经对王延钧说道:“好好守住咱爹的基业,别让我这个做哥哥的再次过来福州。”这句话或许在王延禀来说就是一句玩笑话,顺便给王延钧提个醒,让他好好治理国家,但是这句话从根本上来说,却是一句威胁,言外之意就是:“你要好好的治理国家,不然的话,我还要把你弄下去。”王延禀回去之后,不久他就上表要求回家养老,而把建州交给他的儿子王继雄,这个要求很合理,没有理由不答应,于是王延钧就下令册封王继雄为建州刺史。这样的平静日子过了没有多久,王延禀还是不甘寂寞,其实一开始王延禀说要归家养老,这就有着很大的玄机,年纪轻轻的养个什么老?后来他听说王延钧生病了,不能理事,就带着大军从建州杀向福州,准备和上一次一样,拿下福州,但是这一次他不准备把王位让给被人了,他要自己做闽王。王延钧派出了他的大将王仁达,也是他的一个养子,王仁达这个人有能力,脑瓜好使,胸中有韬略,不是个简单人物,他先是诈降建州军,随后约王继雄到船上交流一下感情,王继雄没有防备,结果被王仁达割掉了脑袋。王仁达割了王继雄的脑袋,随后就把这个脑袋给王延禀送去了,王延禀一看哭的两眼泪汪汪,建州兵内部也有点慌乱,就趁着这个时候,王仁达率领大军进攻王延禀军队,一举击溃了建州兵,活捉了王延禀。王延钧见到了王延禀,就对他说道:“果然又麻烦哥哥你再次来到了福州啊!”成王败寇,此时的王延禀已经没有了和王延钧直接对话的资本,听了王延钧这话,一脸的羞愧。不久王延钧将王延禀囚禁,随后拉到了菜市场斩首。而新一任的建州刺史就是我们十分熟悉,在前面已经屡次提及的王延政。但是下达杀害王延禀的并不是王延钧,而是王延钧的儿子王继鹏。王延钧这时候正忙着修炼呢,他这个人比较胡闹,治理国家不是他的任务,吃喝享受这才是他的本职工作,所以他经常和一群道士开始炼丹打坐,开始修炼神仙方术,想要飞升成仙,他的痴迷程度和当年的高骈有一拼。当时拿有个道士,就对王延钧说道:“大王安心修道,暂时退位,将来能做六十年太平天子。”王延钧信了,于是屁颠屁颠的退位,把军国大事全部交给了自己的儿子王继鹏,而他的养子王仁达,因为然王延钧觉得不可靠,王延钧觉得王仁达有能力。有才华,但是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自己要是死了,自己的儿子不是王仁达的对手,于是就把王仁达干掉了,但是他没想到这完全解决不了问题。但是他退位没几天,又觉得这个道士的确是不如大闽国王来得痛快,于是继续做大闽国王,但是因为他是修过道的人,所以自己觉得一个国王实在是委屈自己这一身的才华啊,所以不久他就自成为大闽皇帝,把把之前的国王也去掉了,称了皇帝,福州也不叫福州,改名长乐府。他曾经问他的那几个道友:“我做了六十年天子之后以后又怎么样了?”那个道士知道这是担心自己的后事,于是就想忽悠:“你六十年之后,能够做大罗金仙,位列仙班,永生不死。”这句话让王延钧十分的激动和兴奋,没想到自己的命格这么强大,于是便放心的称帝,而中原王朝更不被他看在眼里。我将来是要做神仙的人,你一个俗世的皇帝有啥用?称帝之后,他的行事更为乖张,因为对于中央朝廷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就和后唐断绝外交关系,这一份魄力估计就算是王潮、王审知活着也没有吧!但是王延钧他就敢这样干。(未完待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