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我终于收到了杨家春的第三封来信。
第一封是他抵达南京时写的。这厮也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头一遭南下,简直将南直隶的繁华富庶秀丽风景夸出花来。
第二封是他抵达九江府时写的。长江巍澜壮阔,帆影重重,我想象着这厮站在船头欣赏两岸风光,我都有些嫉妒了。
第三封是他抵达赣州府时写的。这厮见到了传说中的滕王阁,还入内游览了一圈,我又有些泛酸了。
自京去往广州府,先走运河,再走长江,从九江府转入鄱阳湖又走赣江,而后骑马翻跃大庾岭,走梅岭关道,最后在浈江坐船便可直达广州府,而浈江实则为珠江水系一条支流。
在这个时代,能做到这般远行的人少的可怜,寻常百姓能有这样的经历就足以吹嘘一辈子了。
我收到这封信时,时间已经过了近月,想来杨家春一行人早已经抵达广府。
这么多事,这小子究竟能办成几件呢?
而随着第三封信入手,我也拼凑出自赣州至京城的一幅舆图。
大明两京十三省的舆图我都有,我一个亲王弄这些玩意还是易如反掌的。而杨家春需要做的,就是标注出一路上所经过的丰都大邑,大型港口码头镇集,并对舆图上原有的资料做出修正。
在我看来,这件差事虽难却也是可以办到的,因为杨家春不是一条船做到底,沿途是需要不断更换船只的,这就同转公交地铁一个道理,而这些官船上的船夫自然对沿岸了如指掌,只要银钱足够就不怕他们不开口。
现在来看,杨家春差事做的不错,相比于朝廷的舆图,我大明的这条生命线在他笔下竟然多出了三分之一的码头镇集,即便这样,我猜想还会有大批遗漏掉的!
其中的原因很简单,我那位父皇手中的舆图是万历九年制,这都过去二十年了竟然没有更新换代!
至于以内阁为的官僚为何无人提及,我不想恶意的猜测他们居心叵测,但逃税避税是一定的。
我大明的士大夫有一种病,征商税就是与民争利,征农税杂税就理所当然,不是说重农轻商么?我特么真要替普天下的老农谢谢他们!
这舆图就是宝贝,但不适合公之于外,否则就有图谋不轨之嫌。
今日是大年初二。
我年二十七入宫,今天才回来!
宫里规矩多,要祭祀要祈福要拜码头,我其实是去收礼的,仗着年纪小可劲的收还不用回礼,多划算啊。
只礼物我就拉回来四车半,这个年过的真心可以!
但今日,我却是要向外撒钱的。
我就像电影里的地主老爷一般高坐小花厅。
阖府人众都在门外候着,新衣新帽,喜笑颜开,排队等着领赏。
周老总管拿着名册,按等级五人一个批次,见我纳头便拜,吉祥话可劲儿的输出。
我就微笑点头,然后只说一个字。
‘赏!’
赏赐有银子、布料、米面、油肉,都打包好了放在两个竹篮子里,小卓同刘时敏逐个放。
大半个上午我就没干别的,坐在那里活像个送财童子,嘴角都笑抽抽了。
我是不需要出去拜年的,该拜的早就在宫里拜过了。至于旁人,他家院门还撑不住我这尊大神。
但礼不可废,我差遣刘时敏同曹化淳各自带着两个家丁外出拜年,就比如毕懋康同学、前先生南居益、弘学馆那边的徐光启、这几人都算有着师徒之谊,天地君亲都拜过,这‘师’也不能错过。
赵士桢老家在温州,孙元化老家在上海县,也算是这个时代的北漂一族了,都是在我府上过的年。赵士桢老头子有个夏眉陪着,郎情妾意的倒也不会觉得寂寞,孙元化跑去弘学馆过的大年夜,同他老师徐光启以及几个传教士一起。
谁也不是木头人,各有各的精彩!
同在一府也就没这么多规矩了,但由于我是个亲王,所以见面的时候我还是必须给他们封礼,也就是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