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那个动乱的年代,他带着一队人马去一个资本家里面抄家。
当年的形势十分紧张,像这些资本家被抄的基本上什么都不剩。
本着废物再利用的原则,他就往家里面拿了一些比较实用的东西。
不过他心里面清楚,主要还是自已的地位不够,否则的话也可以像其他的一些队长那样,弄些金银首饰回来。
然而今天却有人告诉他,自已当年看不上的东西如今却能够卖钱!
“你小子认得那杯子?”
“我也就看着他好看实用而已,没什么特别的。”
江淮之听着笑了笑:“虽然那是个老物件,但是本质上确实只是个酒杯而已。”
“只是这酒杯是清朝雍正年间仿哥窑的杯子,是官窑中的精品,当年能用的上的都是一些达官贵族。”
“如今这对酒杯可以象征着当年的酒文化,也是当年瓷器文明发展的印记,是咱们国家文化的一种传承。”
“通俗易懂点儿的,就是这玩意儿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数量少。”
“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
“所以自古以来这古玩在太平盛世的时候价格比黄金都贵。”
老支书也仅仅只是一个粗人,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很是直白的问道:“那这一对杯子你能给多少钱?”
如果没有系统的存在,又奔着捡漏的心态,江淮之完全可以开价3毛5毛这样。
只不过和乡亲们有感情,而且也需要有一个合适的价格来吸引老支书,让他觉得这买卖值得冒这个风险,所以江淮之直接伸了一根手指。
“一块钱?”
“那也没多贵呀。”
江淮之立马开口否认道:“是10块钱!”
“这样的一对小酒杯,如果买新的话,两分钱应该够了。”
“什么10块钱?”
“是不是太高了?”
看老支书的反应,江淮之很是坚定的点了点头。
10块钱的价格刚刚好,对村民来说,或者是对老支书来说既有一定的吸引力,又不会显得太贵。
即使根据系统的显示这一对杯子的市场价值在500-2000块钱而已。
古玩这一行,虽然任何物件都有一个市场价格,只不过不像其他物品那样有定价。
所有的价格都由买卖双方商定,或者以拍卖的形式进行竞拍。
如果遇到喜欢的人,产品价格翻几番都可能。
要说收藏的魅力在于他的文化传承,那么价格就是它被人喜爱的体现。
老话又说了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这单生意要是做成了也就50~200倍的利润而已。
就这利润,在同行的眼中,江淮之都有些抬不起头来。
不过为了乡亲们,少赚一些也没什么。
都是朋友亲人。
“老支书也不是所有的价格都这么高。”
“要知道这玩意儿古时候是达官贵族用的自然糕点,但是也有一些东西就是给普通的地主百姓用的,虽然那也是老物件,但是价格就会低很多。”
老支书听着虽然明白了过来,但是却白了江淮之一眼。
“你小子也就是晚生了几年,要是早些年就这一句话,不得把你拉出去游街示众,劳动改造。”
江淮之听着笑了笑,并没有反驳,毕竟在那个动乱的年代,真的很有可能就因为一句无地放矢的话而遭受非人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