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风云小说>大明公务员女主几个 > 第六十二章再回北京(第1页)

第六十二章再回北京(第1页)

大明公务员第六十二章再回北京第六十二章再回北京

其实朱雄英并不知道,何夕的筹码,并没有那么多。

权力的根基是人心。

而人心这东西,看不见摸不到,但是实实在在影响天下局势。

何夕而今位高权重,但是他的权力根基已经动摇。就在他放出风声想要退下来的时候。人走茶凉。有时候人没有走,茶也会凉。

何夕看似强大,但是内里已经虚了。

很多奇谋妙策,都没有那么稀奇。

大势滔滔,人海潮潮。何夕不改变自己想退下来的局面。那么他的隐形权力就会一点点的散失。

即便朱元璋身后设谋,也是很简单粗暴。因为太复杂的计谋是难以实行的。

而今,何夕对未来未必没有什么想法,只是,不管什么想法。只是不管什么想法,都不可抵挡大势。时来天地同皆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只是他的壳子还是很吓人的。

朱雄英就吃这一套。

-------

何夕定下迁都北京的政令。不,应该是南北两京巡守制度,当然了,制度是制度,执行不执行,就要看下面的人怎么做了。

虽然说南北铁路还没有完全贯通,但是有一些地方,已经可以用了。

渡过长江,从两淮到山东,这一段是走的运河。

何夕是奔着迁都过去的。内阁体系,枢密院体系,几乎全部迁徙到北京去了,整个南京,几乎没有留下来什么中枢机关。

更是有十几万京营,七个军的兵力护送。浩浩荡荡的向北而去。

如果说在山东,两淮一线,还能看到一些战争的痕迹。但是过了山东,就看见河北省,一片繁华似锦,之前战争留下的痕迹,此刻都已经不在了。

这是有这几个原因。

第一,就是北京产业的扩展。

南京的工业化是,何夕有计划的调整与分配。但是北方工业发展,其实就是工业化从北京到辽东的外溢。特别是何夕用大力气改进了河北农村结构。

而今的河北农村都是农场制度,而不是佃户制度,很多人都是拿工资,而不是自己种地。农业资本化也算是完成了。

只是可惜,刘璟身为民部尚书,做了很多事情,这种农业资本化的推进,始终很缓慢。甚至要比整个天下改革府县制度要难的多。

特别是越往南越难办到。

而北方不一样。毕竟,元末战乱,中原地区,几乎杀得一片白地。至于明代人说,中原无百年之士族,也就是说,不要看中原有多少士大夫,他们祖上在洪武年间都是泥腿子。

所以,农场化的制度在北方是容易推行的。而在南方是难以推行的。毕竟,北方土地还能说属于自己。但是南方人的土地产权,背后有太多层层叠叠的压迫了。族田,祭田,官田,民田。是一笔糊涂仗。

即便是朝廷清丈,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朝廷大规模清丈,能解决的其实,是征收赋税数字,减少隐田,并不能改变田亩生产方式。

北方农场化最大的好处,就是土地产出来的,直接成为商品。

();()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大量使用新农具,大牲口。提高了粮食利用率。种出的粮食,或者其中经济作物,直接是供应给市场的。

这种情况下,河北繁华也是应该的。

南方很多地方府县改革之后,增加了很多部门,有了很多新政策。但是实际上,经商的人并没有增多。办工厂的人。在一个县里,也是凤毛麟角。

但是在河北却不是这样的。

不管是粮食从土地之中出来,进行粗加

工,好方便运输。还是一些经济作物,比如棉花,在当地就进行处理,也方便一路运输。

这都是有需要的。

河北境内河道纵横,虽然这些河道很多都是季节性的。但是修缮一下还是可以用的。更不要说,还有已经修建好的铁路。

与运河一起,形成了条大动脉。将两岸源源不断的原材料,供应到北京去。也将北京的先进生产工具,源源不断的流入当地。

提高了当地生产效率。

河北每一个县,大概最少也有十几个厂。虽然不大,但都是用机械来脱壳,或者进行原材料处理等等。甚至还有一些地方发展出了特产。

这种繁华的县域经济,也是支撑起河北与江南地区几乎平等的经济地位。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江南经济在艰难的转型之中,将来江南的经济一定能够超过河北的。

第二,就是河北的战争红利。

何夕虽然没有做过具体的统计。但是他大概了解到,河北籍的将领,营团级别的。大概战一半以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目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