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风云小说>骥行三国TXT百度 > 第6章 绝世妙计(第1页)

第6章 绝世妙计(第1页)

“原来如此”,杨洪终于止住了这个话题另问到,“听闻不舍颇擅天文之道?”

“下官不明天文,只是天子有问,不敢不答而已”。

话到此处,杨洪从容的脸上终于难得的露出了一丝轻笑“不舍能在御前答辩天象,得天子赏识亲封,还能驳得董休昭气急晕厥,此事在成都已经人尽皆知,又何必自谦”。

不待赵骥措辞解释,杨洪又续道“天降祥瑞后,陛下不顾群臣反对,已在昨日决意东征,军令便是和你的封赏诏书一起出的,不舍因献吉兆而得官,若是此战不胜,又将何以自处呢?”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这些呢?赵骥背上不由冷汗直冒,他可是知道猇亭之战结果的,到时候大军惨败,像董允这些反对东征的大臣说不定就会给自己安个妄言乱政的罪名,杀不杀头还不就是别人一句话的事。

杨洪把赵骥的神情变化都看在眼里“看来不舍心中所想和口中所说并非一致,汝既忝为议曹,不知对于陛下东征一事有何主张,不妨实话实说”。

报吉的话已经说出口,肯定是收不回来了,想收刘备也不会同意,那就只剩一条路了,帮刘备打赢。

可自己该怎么帮呢?赵骥在脑中急思索后世人关于此战的反思,看能否找到破解之道。

半晌后,赵骥长吁一口气“此战于我军大不利”。

“喔?”杨洪饶有兴致地问,“不知有何不利?”

“不占地利”

“地利?”杨洪有些不解,“我军位处上游,怎会不占地利?”

“当然不利”,赵骥很肯定的答到,“出三峡以东直至夷陵,四五百里皆是高山峻岭,东吴水军又强于我军,辎重肯定转运困难,一旦相持,我军便难以久战”。

“若我是吴将,便主动退守夷陵据城而守,把崎岖山道尽数让予我军,夷陵地狭,既难展开兵力,又不能穿插迂回,我军除了附城攻坚别无它法,如果吴军死守不出,我军求战不得,待到师老兵疲之时,胜负之数亦未可知”。

赵骥说完望向杨洪,只见他面色凝重、陷入沉思,半晌后才缓缓开口说到“不舍言之在理,那么依你之计,我军该当如何行止?”

赵骥断然道“宜出澧水,至湘水以西,打运动战,因粮于敌,吴军应接不暇,只能分兵防御,可以各个击破”。

赵骥之所以说得如此笃定,那是因为这条对策根本就不是他想出来的,而是一千多年后,后世的某位高人在读二十四史时对此战批注的评语,作为一名不世出的伟大战略家,这位高人的看法绝对是不同凡响的。

杨洪的面色比之前更凝重了,仿佛老僧入定一般,一言不,一动不动,显然是被这不循常理的战略构思给震惊了。

就这样好半天后,杨洪才有点痴痴地回过神来,难以置信地说“我本以为不舍是个谄媚佞臣,还想趁今日当面敲打一番,原来竟是腹有良谋的策士,此计当不输法孝直”。

赵骥心中好笑想出这条计策的人岂止是腹有良谋。法正?法正的计谋能和想出四渡赤水的人比吗?

“世人皆以为我军东征必出三峡,不舍此计另辟蹊径,当真是出人意料”,杨洪赞道,“不过有些细节我还没想明白,不舍今日且先回去,过几日我们再议”。

逐退赵骥后,杨洪独自坐在案前冥思苦想,又取出地图反复查看,越想越觉得这次的举国东征形势不妙,枯坐到半夜,他猛的合上地图,闭目沉思片刻后,终于下定决心,起身疾步往外走去。

“嘣嘣嘣”,杨洪用力叩响一处宅院的大门,等了片刻,一名老仆开门诧异道“杨太守?”

“引我去见丞相”,杨洪怕老仆啰嗦,又加上一句,“有急事”。

老仆不再多问,赶紧将杨洪引入正厅,又快步转往内宅通传。

不多时,一名中年美男走进来,不急不缓地问到“季休秉夜来访,定有要事”。

宅子的主人正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他此时尚未开府,杨洪也并不直接在丞相手下做事,按说蜀郡太守有事,循例也该先报朝廷该管的中央职司。

不过诸葛亮并没有在行政程序上作纠结,他与杨洪素来亲善,也很是欣赏这个年轻的蜀郡太守,知道他是个稳重且正直的人,绝不会无缘无故搅人清梦。

历史上的杨洪就是个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杨洪忧公如家,说他忧虑公事就像自家的私事一样。

杨洪见到诸葛亮连忙起身拱手解释“事关大汉存续,不得不急”。

杨洪将今日与赵骥的谈话讲了一遍,诸葛亮听完抚须沉思,良久后方赞道“赵骥说我军不占地利确是大有道理,我军若出三峡攻夷陵,一旦受阻,退兵极难,恐有倾覆社稷之忧”。

杨洪得诸葛亮肯,朗声道,“请丞相力谏,阻主上东征”。

诸葛亮起身在厅中踱了好几圈,说到“陛下东征之意甚坚,绝非你我言辞可以动摇”。

杨洪急道“我当然知道其中难处,但此番倾国而征,一旦……只怕…只怕大汉……”

诸葛亮叹道“我已经尽力了,若法孝直尚在,必能阻陛下东征,便是交战不利,也能全师而还”。

杨洪听得此言,突然灵机一动“我观赵骥用计不在法正之下,不如……”

诸葛亮摇摇头道“从这个赵骥的举止来看,显是明哲保身为上,若非季休言语恫吓,只怕还引不出他这条计策来”。

“不然我再找他谈谈?”

诸葛亮哈哈一笑“季休经事能治,但却不擅揣摩人心,世间哪有三言两语间便能使人俯听命的道理,若是这赵骥心不甘情不愿,勉强行事又能有何助益,除非他的身家性命与此番东征的结果休戚与共,那就不怕他不尽心竭力了”。

杨洪闻弦歌而知雅意,会意道“要他尽心竭力倒也不难”。

言罢,诸葛亮、杨洪相视一笑。

喜欢骥行三国请大家收藏骥行三国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