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风云小说>平清盛人物关系 > 第39章(第1页)

第39章(第1页)

没过几天,布尔和就去了胤禛京郊的庄园,胤禛与她私下会面,聊了许久。胤禩并不在场,因此不知晓细节,但见胤禛颇为满意,又想着这几个月来的赌气终于结束,二人和好,又是一番欢喜。

康熙三十八年二月,康熙帝亲奉皇太后第三次南巡并视察河工。这一次不光几个成年的阿哥随驾,康熙怜胤祥失母,也带他去了。

河工是康熙放在心头的一件大事,三月康熙阅黄河堤。驻杭州,阅兵较射。召见当地大臣,谈及始终隐患的永定河河堤。众说纷纭,一概都没有长远的办法。

永定河被称北京的母亲河,是中国北京地区最大河流,黄河支流海河的五大支流之一。因为靠近京城,是明清两代下大力气主要治理的河流之一,康熙一生曾多次巡幸河工,在康熙三十七年大规模整修平原地区河道后,才改“无定河”为永定河。诗词中的“可怜无定河边骨,尤是深闺梦里人”说的正是这条河。

胤禩看过后世资料,永定河造成水患有三个根本原因,一是上游就是黄土高原,河水含沙量大,二是尾闾入淀,没有入海口,河水夹带的泥沙不能排入大海。于是泥沙沉积,淤淀淤河,以至下口淤塞,河道浅梗。三是上游一路夹山峡而行,于三家店出山后水势迅猛,排山倒海。所以,洪水骤至,下无排泄之口,中无容纳之河,一路溃决,全河泛滥。[1]

这时代科技发展不到位,不能建造大型水库控制上游,也不能一直挖河道直到大海让泥沙流走,加上思想有局限性,只管下游不曾想到上游,永定河的治理就变成了一件让历代帝王都十分头疼的事情。

康熙时坚持筑堤束水,以水攻沙。也就是加高河堤,来一次洪灾便加高一层河堤,治标不治本,倒也让永定河安稳了几十年。只是夏天秋天时候十分紧张,必须提前防备,并且年年动用人力物力去修建河坝,浪费银钱不说,还不得不时常开捐例——也就是发动官员捐款升官,又是一笔劳心劳力之事。

而且官员们阳奉阴违、私下中饱私囊,贪吞朝廷拨款,更是自古有之,屡禁不止。

永定河岸边临近京郊,土地肥沃,百姓安居乐业,唯一的灾难就是这时不时折腾的永定河,眼看着大好良田无法耕种,反而被河水混杂冲刷着泥土造成泥石流洪水等,凡是忧国忧民之人,都是十分心痛。

这时候负责永定河治理的是那位著名的治水名臣小于成龙,他也年纪很大,这一年已年过花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的治河主张还是受到了时代限制,只想着疏通下游,也是一直以来所谓的“堵不如疏”,而治标不治本,不过能保得几十年的太平。

胤禩与胤禛在与永定河情况相同的几处黄河河堤都查看过,胤禛对此事并无研究,胤禩却看出了些门道,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来看,的确治理起来十分困难。但是也没有长久的办法,却是花费的时间久。

以后世那般科技,也不过是暂时遏制住了灾难,建造水库把多余的水存起来罢了。

胤禛看他若有所思,拽过缰绳停下马,问道:“小八,你可是想到了什么法子?”

胤禩喃喃道:“若说有法子也有,若说没有却也没有。”

胤禛眉头一皱,立即想到他犹豫的原因:“可是耗费太大?”

胤禩点头:“四哥,那永定河是黄河支流,每年洪灾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是上游携带泥沙、下游流不到海里。于成龙做的,无非是加高两岸堤坝致使不去扰民,同时疏通下游将水排出去。”

“我在想,听说树木根系固沙固水,若是从上游下手,慢慢往黄土高原地带植树造林,百年千年,必然不会再有河流携带泥沙之事,洪灾自解。而长此以往,又可获得大量可耕之地,说不定又是一片富饶景象。”

他把后世环保的概念舀出来与胤禛讲了,胤禛沉思一会儿,便想到了其中的好处,不由得道:“若真如此,当是利国利民,福泽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只是这般行事,却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有所成效。永定河年年水灾迫在眉睫,却是不能如此作为。”

“主动种树的事从来没有,倘若给皇阿玛上了折子,少不得要费上一番波折。”

胤禩微微笑道:“所以我不过与你说上这一遭罢了。”他又道:“另外还可以在上游建造玲珑水库[2],分担一些水流,听说再西边些的地方,常年干旱,也可想法子东水西调缓解一下……其实种树一事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可以发动民间力量。”

胤禛略有所觉:“你所指的可是捐例?”

胤禩轻轻摇头:“并不是。”

两人并列慢慢骑着马,马蹄哒哒,胤禩慢慢解释道:“于成龙发动的捐例[3],乃是空手求财,说白了等同于卖官鬻爵,不可长开此例。”

“我倒是想,从那些有财的士绅、商人那边想办法。若是让他们出钱,将来事成之后,可以立碑刻名,荣耀一场,其中贡献极大的,还可以朝廷进行封赏,封他们个随便什么虚名头衔……四哥,你觉得如何?”

胤禛做事,其实有些不择手段,只求目的。他当下思考起来此事是否可行,这年代重农抑商,商人们地位低下,如果可以这样得到朝廷的认可,一定会趋之若鹜,民间这边不成问题。而朝中守旧人士却一定会反对,说得难听些,也是卖官求财,或者与民争利。可若是真能不耗费国库用民间钱财治好永定河,想必康熙也会应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