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风云小说>盛唐气象的问题 > 第9章 李世民和他的团队如何塑造贞观气象(第3页)

第9章 李世民和他的团队如何塑造贞观气象(第3页)

杜淹推荐刑部员外郎邸怀道,太宗找他了解邸怀道品行操守。杜淹说:“当年隋炀帝巡幸江都,召集百官征求意见,群臣都不吭声,只有邸怀道反对,这是臣亲眼所见。”

太宗问“卿称赞邸怀道敢于直谏,那你当初因何不谏阻炀帝呢?”

杜淹答:“臣当时官职卑微,加上知道劝谏也没用,只会丢掉性命,所以没说。”

太宗说:“卿既然知道炀帝不听谏言,为什么还在他那里做官?既然拿着人家俸禄,又怎可不据理力争?卿在隋朝,还可说官职低微,后来你事奉王世充,做了人家吏部尚书,职务不能算低了,为什么仍不进谏?”

这一连串的诛心之问,令杜淹尴尬万分。他红着脸吭哧说:“臣对王世充不是不劝,是他不听臣的。”

太宗说:“今天我给你的爵位很高了吧,可以进谏了吗?”

杜淹正色作答:“臣愿尽死力报效。”太宗大笑。

太宗憎恨官员受贿,曾秘密派出若干亲信,用重金试探官员操守。有个小官不知是计,收了一匹绢,太宗想杀他立威。

前隋大臣、民部尚书裴矩劝谏太宗说:“官吏受贿,于法理应处死。但他是您派人诱惑才接受的,这种陷人于法的行为,恐怕与‘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教诲不符。”

听了他的话,太宗很高兴,召集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告诫说:“裴矩能据理力争,而不是机械执行,如果你们都能像他这样,天下何愁不治。”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王圣明,臣子自然忠直。裴矩谄媚于隋炀帝却能忠于唐室,并不是他的性格生了变化。君王厌恶别人说他有错,忠臣就会成为佞臣;君王乐于听信真话,佞臣也会变成忠良。

【o9】不可触碰破坏律法

鄃县(古地名,位山东平原县西南五十里)县令裴仁轨让下属替他做私事遭到检举,太宗非要处死他。

殿中侍御史李乾佑劝谏说:“法律,是国家的法律,不是陛下一个人的法律。裴仁轨触犯轻罪却要遭受极刑,臣恐怕官员会手足无措。”太宗大喜,免去裴仁轨死罪,任用李乾佑为侍御史。

太宗让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带若干学士、法官修改刑法,将五十条应判绞刑的罪责放宽为斩断右趾。

太宗仍嫌严厉,指示他们说:“肉刑废弃已久,你们再考虑一下有没有其他替代办法。”

法曹参军裴弘提议改为流刑,配三千里,加服三年劳役,太宗当即批准。

太宗因兵部郎中戴胄清廉公正,升任他为大理少卿,负责刑狱案件。太宗对弄虚作假的事情极为反感,一次下令让那些靠谎报履历得以升迁的官员坦白自,敢有不交代的处死。结果没多久,有司就查出数名谎报未自官员,太宗让大理寺把他们一并问斩。

戴胄上奏劝谏:“依据法律,这些人应判流刑。”太宗恼怒的说:“卿难道要因律条而让朕失信吗?”

戴胄答:“您的诏令只是出于一时喜怒,而律法则是国家对天下民众的承诺。您就是再憎恶他们,也应依法处治,这才是忍小岔而存大信的做法。”

太宗嘉许他说:“卿能如此执法,朕还有什么可忧虑的。”

戴胄曾多次冒犯太宗,秉公执法,太宗全都听从了他的意见,天下冤狱渐少。

时下,人们常用“黑头不如红头,红头不如笔头,笔头不如口头”这句话来讽刺社会上一些权大于法的现象。有法不行,法就是一纸空文。君王带头蔑视法律,各级官员就会上行下效。到了最后,所谓法便沦落成替权贵服务、可有可无的工具,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将荡然无存,国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1o】清廉不是装出来的

有人举报魏徵袒护亲属,太宗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结果一无所获。温彦博向太宗报告:“魏徵做事不注意规避嫌疑,虽内心无私,却也有所不妥。”

太宗让温彦博找魏徵谈话,告诫他“今后要远避嫌疑。”

一天,魏徵觐见,对太宗说:“臣听说君臣一体,应当以赤诚相待。如果我们上上下下为了避免引起误会,就远离嫌疑不去做事,人人摆出一副清高廉洁的样子,那我们国家兴亡与否可就难说了。您的教诲,臣不敢接受。”

太宗赶忙制止他:“我已后悔说这句话了。”

魏徵话风一转,诚恳的说:“臣有幸事奉陛下,愿您让臣做良臣,切勿使臣成忠臣。”

太宗诧异的问:“这有区别吗?”

魏徵答:“后稷、子契和皋陶,他们与君王齐心协力、共享荣华,是良臣;龙逄、比干与君王当面争论、身死国灭,是忠臣。”

太宗大悦,赏赐魏徵绢五百匹。

【1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岭南酋长冯盎、谈殿等人相互攻击,很久没有入朝参见,邻近各州多次举报冯盎造反。由于距离遥远,无法查证真伪,太宗诏令大将蔺謩动江、岭等地数十州兵力讨伐。

魏徵劝谏说:“中原刚刚平定,岭南瘴气弥漫,路途险远,不利于大军进驻。况且冯盎造反并无实据,不宜草率出军。”

太宗问:“告他的人络绎不绝,怎说并无实据?”

魏徵答:“冯盎如想造反,必会分兵把守险要地段,攻打掠夺附近州县。现在告他造反已有几年了,至今没见他率军出境,足以证明信息或许有误。”

“邻近各州怀疑他,陛下又不派使者去调查,他心里怕死,哪里还敢入朝。如果您能委派一名大臣,向他表明朝廷诚意,他定会乐于免除灾祸,那就无须再劳烦军队了。”

太宗听了魏徵的话,派大臣李公掩携朝廷符节前往抚慰,冯盎大喜,立即让儿子冯智戴随李公掩回朝参见,以示忠心无2!

太宗高兴的说:“魏徵让我派一介使者,岭南随即安定。由此可见,一句谏言足以胜过十万大军!”

太宗问魏徵:“君王处事,什么是明、哪些为暗?”

魏徵答:“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当年尧帝体察民情,所以有苗的恶行能够及时现;舜帝广纳群言,因此共工、鲧、驩兜才不能逃脱罪责。秦二世偏信赵高,梁武帝偏信朱异,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最终都身死国亡。由此可见,君王若肯认真听取臣子意见,就会耳聪目明,不会受到他人蒙骗。”

太宗对侍臣说:“人们都说天子至高无上没有忌惮,朕却不这么想,上有皇天监视,下有群臣仰望,每日兢兢业业,都还担心所做之事不合皇天意图,不达人臣期望。”

魏徵说:“这实在是天下大治的要义,希望陛下慎终如始,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