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进行火炮训练的炮兵班,一班是六人整,炮长加五个装填手,如果炮长阵亡,将由第一装弹手替任,依此类推,直到整个炮班阵亡。
当然在战场上要是炮兵班被连续击杀的话,那这场战斗本方基本上是失败了,而朱翊釴在训练手册中明确表示,一旦炮班伤亡过三分之二,可立刻脱离战斗序列,保存自身。
炮损失了,可以在造,可炮兵损失了,训练起来可就比造一门炮还要久,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更多,因此朱翊釴要求炮兵必须布置在有步兵保护的方阵后方。
一旦本阵被破,威胁到炮兵,应该立刻寻找步兵掩护自身。
至于火炮等被敌人缴获,朱翊釴表示,在大明现在,就是给你,你也使用不了,就算你使用得了,打完了存药,你也生产不了火帽。
杜绝了被缴获后,反过来用先进武器攻击明军的可能。
而朱翊釴设计的这个火炮,是从佛朗基火炮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口径缩小到只有70毫米,方便快速转移,快速装填。
朱翊釴不是大口径爱好者,在如今的这个时代,不是说口径越大就越好的,要考虑到行军过程中是否会拖慢部队进程。
装填时,口径越大越慢,装药便越多,炮膛便越厚,朱翊釴要的是六个人可以在战场上短距离快速转移,长距离上两匹甚至是一匹马便能带着走。
而不是在这个没有水泥路,全是土路的时代,还把火炮往几吨造,部署上慢不说,还拖累部队的快速转移。
佛朗基火炮是世界上第一款后装火炮,熟练的炮班,每分钟可发射六到七发,由一个子母铳管装药,从尾部顶入,嵌入木塞,点火击发。
之所以在十六世纪没有流行起来,是因为现在的工匠无法将佛朗基火炮的气密性解决,火炮射程过短,如果加大药量,又会导致炸膛风险,故而前装炮依然是十六到十七世纪的主流火炮。
朱翊釴命令工匠采用环套法,利用热胀冷缩,将套筒加热之后环套在炮膛尾部,一共加套了三层。
为什么不整根炮管加套,因为没有这个必要。
火药在点燃爆炸瞬间,承受膛压的部分全部集中在炮尾处,其余的部分只是让火药拥有充足的燃烧时间,以更好的力量将炮弹高速推离炮膛。
因此,朱翊釴只是加固了炮管尾部,且让工匠用铜打造了个横楔式炮闩,在加套过程中嵌入铜炮闩,便大大解决了火炮的气密性。
铜是一种延展性极佳的金属,朱翊釴采用浇筑的方法,先得到了横楔式炮闩的主体,然后在让手巧的工匠打磨切削。
虽然没有机床那般契合,但误差还在朱翊釴的可接受范围之内,朱翊釴便正式向隆庆帝汇报了这一类型的火炮。
隆庆帝龙颜大悦,命名为大将军炮,朱翊釴对此嗤之以鼻,别什么东西都叫大将军炮好不好。
虽然不认同隆庆帝起的名,但朱翊釴还是命工匠在炮闩处錾刻上了‘大将军炮’,不过朱翊釴耍了个小聪明,还在底下刻上‘隆庆式后装炮’。
至于为什么朱翊釴不直接用铜装弹,不是朱翊釴不想,实在是因为穷闹的。
朱翊釴也想直接给步兵上凸缘被甲弹,给炮兵直接上铜装弹,可一来,朱翊釴的无烟火药进展缓慢。
二来,大明现在的冶铁技术还未达标,上了无烟火药,以现在的铸造工艺,十有八九会直接炸膛。
用黑火药,就省事省钱多了。
不过是多两步装药包加装火帽的步骤而已,朱翊釴还是能接受的,总比那些前装炮要快不少嘛,且他的这些后装炮还全是拉了膛线的,准确度也拉爆那些前装滑膛炮。
在未来的建军设计中,朱翊釴依靠着这后装炮,加即将打造出来的后装铁芯米尼枪,这一千新军,来个万八千人,朱翊釴都能主动出击,给他平推了。
而朱翊釴不会让这一千人单独出去莽,还会给其配备一个骑兵连,作为侧翼掩护和追击,总之就是,朱翊釴会以现代的思维结合现有的武器,给大明打造一个平推世界的强军。
让大明成为一个称霸亚洲的霸主,让东南亚成为大明的粮食产区,让蒙元后金骑兵成为大明皇帝的哥萨克。
在没有消耗完皇帝陛下的最后一个倭人士兵之前,大明皇帝陛下绝不罢休!
而这一切的建立基础,都需要朱翊釴先搞定大明现在这糟糕的税收体制和官僚贪腐作风。
大明强吗?
一个人口接近1。5亿的统一大国,且占据了东亚多数的可耕种土地的大国,说他强,也强。
大明弱吗?
一个土地兼并严重,且收入极度两极化,多数百姓只够温饱,朝廷税收匮乏,军饷时常拖欠的国家,说他强,也不过是外强中干。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大明,最后一任皇帝依然选择宁死不屈,即使京师被破,崇祯帝依然没有选择投降,即使屡战屡败,依然头铁硬扛。
这是一个华夏走向深渊的转折点,大明变法成功,大明存,则华夏不必受那百年屈辱,国人不再崇洋媚外,民族依然屹立在世界前列!
而历来变法,无不流血,朱翊釴不想让平民百姓流血,因为他们是大明的根基。
那就只有拿那些地主士绅开刀了,猪养肥了,就可以出栏了!
随着最后一声炮响,军营内司号兵吹起了收操号角,士兵们列着整齐队列,扛着火铳,依次开始归营房准备吃晚饭。
明日便是军营休沐日,因为不是战备状态,朱翊釴规定,士兵六日可享一日休沐,十队士兵交替进行休沐,明日正好轮替到曹伯仁这个小队休沐。
他弟弟昨日来信告知自已,说舅母和二表哥他们来了,多年未见自已的表哥,曹伯仁打算出营后就往四九城走一趟,买点吃食回去。
打理好床铺的卫生,换上新发的军服,曹伯仁笑呵呵的和战友在军营门口挥别,便脚步加快的往不远处的马车走去。
这马车是四九城内拉军需运送到军营的,正好要回城,曹伯仁花了一分钱,才让马夫同意他坐马车一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