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到这个境地,放任自己沉沦只会更加痛苦,不如咬紧牙关,做宦官中的第一人,甚至再进一步,和内阁大臣平起平坐
总之,处于劣势的时候,先老实忍耐,然后抓住一切机会努力成为人上人,不能一直任人欺负。
听金兰说出她心中所想,罗云瑾嘴角翘了一下,笑得讥讽。
成为人上人又如何他们薛家也算是世代诗书人家,说失势就失势。
看出他的不以为意,金兰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尖,继续挥动扫把。
罗云瑾撩起眼皮,看一眼金兰。
他刚才只是自嘲身世,没有笑话她的意思。
算了,她这人古里古怪的,用不着和她解释。
内书堂的学生所需文具花费和每天的伙食嚼用都是宫中出的,不过每个内官必须自己准备送给教授的束脩。
按以往的规矩,李忠事先帮金兰准备了白蜡、手帕和龙挂香。
翰林院学士从北安门进皇宫,入内书堂,这天新一届的内官们起了个大早,拿着各自的束脩,换上簇新的衣裳,打理得整整齐齐的,齐至北安门前,排好队,站在萧瑟的寒风中,等着教授的到来。
北风下刀子一样刮过,内官们冻得手脚僵直,学士的轿子还没有到。
金兰瑟瑟抖,听到身边的人抱怨“这些翰林院学士都是进士出身,心高气傲,连皇上都敢骂,怎么会把我们这些阉竖放在眼里他们就是故意的把我们撂在这里吹冷风”
“对,我听人说皇上让新晋探花来内书堂教书,探花郎扭头就走,前朝的人都夸探花郎有志气,他们读书人啊,最瞧不起我们了。”
议论声越来越大,嗡嗡嗡嗡响成一片。
提督太监回头瞪一眼嗓门最大的几个,众人立刻安静下来。等提督太监转过头去,他们又七嘴八舌小声抱怨。
金兰又冷又饿,跺了跺冻僵了的双脚,搓搓手。
听说这些年内书堂的教授中只有寥寥几个官员对宦官的态度好一点,不过他们只教了一段时间就调走了。
直到红日缓缓爬上半空,教授的轿子才姗姗来迟,提督太监咳嗽一声,示意内宦们站好,满脸堆笑地迎上去。
掌司、司房和学长领着一众小宦官给教授行礼,他们协助提督太监管理内书堂。
翰林院学士大约三十多岁的年纪,名叫张守勤,端正严肃,中等身材,颌下留须,在亲随的搀扶下了轿子,看都没看寒风中吹得东歪西倒的内宦们一眼。
提督太监仍然满脸笑容,示意学生们赶快跟上。
小宦官们打起精神,几百人跟在张守勤身后,浩浩荡荡簇拥着他去内书堂。
内书堂院子里栽种了十多株松树,冬日里松枝苍翠遒劲,平添几分雅致,正院南边供奉孔子像,廊柱上镶嵌有楹联,北边是翰林院学士休息和办公的地方,后面是厨房。
曾有官员认为宦官上学的地方不应该摆放孔子像,建议撤去,可见官员对宦官的轻视和防备。
小宦官们跟着张守勤进入内书堂,拜孔子像,然后向张守勤执弟子礼,送上束脩。
张守勤对宦官的态度很敷衍,板着面孔,一副生怕被屋子里的宦官“污染”到的架势。
没人当面敢抱怨什么,他们是阉人,身体残缺,张守勤是高高在上的翰林院学士,瞧不起他们理所当然。
金兰和其他人一起行完拜师礼。
今天是上学的第一天,不需要举行公会,张守勤喝了杯茶,开始训诫学生。
学长站在厅堂里,掌班站在门廊上,其他学生排着整齐的队列站在院子里,所有人垂手肃立,一声咳嗽不闻,老老实实听张守勤告诫他们要好好读书,为陛下效忠,不能懈怠云云。
训诫完,张守勤回房休息。
院子里的小内宦们立刻活跃起来,说笑话的说笑话,模仿张守勤的模仿张守勤,提督太监咳嗽几声,叮嘱道“教授你们的可是堂堂学士,殿试出来的进士老爷你们务必要用心进学”
众人满口答应。
接着学长和掌班按着名册点名,告诉众人他们每天的功课是背书,练大字,听先生讲书,学对仗、对诗,课本就是百家姓、孝经、千字文,四书五经,千家诗,神童诗。
内官们不用举业考科举,先生并不要求他们熟读诗书,只要他们熟悉本朝典章制度,掌奏本,熟悉文书的草拟,以便将来可以胜任批朱的差使。
第一天没有正式上课,小内官们拿到课本文具的时候都很兴奋。
不一会儿,一名学长忽然脸色一变,走进人群中,揪出两名拿书本互相拍打嬉闹的小内官,怒道“去圣人跟前跪着”又对掌班道,“拿大杖来”
掌班答应一声,取来一根大杖。
众人吓了一跳,噤若寒蝉,赶紧将书本放好。
学长让掌班按着那两个小内官,抓起大杖,砰砰几声钝响,重重地砸在小内官背上。
小内官惨叫连连。
刚才还一团和气,转眼就有人在面前受罚,众人吓得浑身抖。
学长体罚完小内官,冷笑道“圣人开恩,你们才有跟着翰林院学士读书识字的机会,一个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再有不识好歹、胡乱喧哗、不敬学堂的,这就是你们的下场”
众人直冒冷汗,恭敬应是。
回到李忠,金兰和他说起内书堂的事,李忠叮嘱她用心学习“内书堂向来严格,学长让你背书,你要是答不上来,只有挨打的份。”
金兰点点头,背书没什么难的。请牢记收藏,&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