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
新车间很快腾出,各种设备和工人也都就位。
能这么迅速的准备好,还是得益于三位厂领导的共同协作。
单靠一个李副厂长,三天可做不到。
盘根交错的关系,三方势力的明争暗斗。
不是一方势力的领导能掌控的。
县官不如现管,不是自已的顶头上司发话,一些不服李怀德的车间主任不会乖乖服从。
一个车间只需略微耽误个把小时。
就能使设备和人员的调动耽误半天。
整个厂子各部门加起来,若是都消极怠工,李怀德十天也完成不了新车间的筹备工作。
赵卫中已经把操作指导书拿出来了,接下来就是李副厂长的活。
干不成那就太没面子了。
他给赵卫中三天的时间整理出文件,是想来个下马威。
没想到赵卫中早就完成了自已的工作,反手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无奈之下,李怀德只好去找杨厂长和林总工说好话。
为了让新车间尽快投产,杨厂长、李副厂长和林总工亲自下场。
轧钢厂各个部门纷纷让道。
三天的时间,一座仓库搬空,打扫的干干净净。
设备安装整齐,人员调配完成,各车间排产的脱粒机零部件也都备足了货源。
就等新车间正式开工了。
新车间工人的主要工作是组装焊接,不参与零部件的制作。
即便如此,李副厂长也难插手生产。
他是专业真不对口,管后勤的,对机械设备都不太了解。
再加上脱粒机是上级看中的重点项目,怕影响生产,李副厂长便知趣的放权了。
只要新机器项目还挂着他正主任的名字,在递给上级的报表中,他还是负责人就行。
至于怎么生产,他一个外行人现在不想插手。
赵卫中名义上是副主任,实际上却成了新车间的真正当家人。
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
“开会!全体工人,开车间生产大会!”
仓库门口内侧有一间小房子,本来是库管记账的地方。
此时成了车间办公室。
四张办公桌,李副厂长一张,基本不来坐。
赵卫中一张,把钳工车间办公室里自已的东西全部搬来了。
另外两张办公桌,一个是车间技术员的,一个是车间助理的。
只不过技术员已经到位,车间助理还空着。
在办公室前面的空场地上,赵卫中召开了新车间的第一次生产会议。
看着面前的五十人,赵卫中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可都是自已的兵啊,好好培养,以后都是自已打拼的资本。
其中还有不少老面孔。
钳工二车间的四级钳工刘成、二级工花姐、三级工陈姨。
都是在原剧里露过脸的人,
50名工人里,有40名的老工人,10名新招的学徒工。
赵卫中眼睛一扫,突然又看到了一个熟面孔。
心中不禁一动,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惊喜来。
李怀德先做了惯例性的讲话,都是些官方语言,听得工人们昏昏欲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