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也没有想到,韩春明竟然会给他买两节新电池,那可是一毛四分钱,可不便宜啊。
“你们这知青就是会办事,下次我还借给你”。
大队长拿着电池和手电筒,笑得很开心。
只是这个时候,拿着手电筒的杨华建却打开了手里的手电筒,照着手中的香烟,给大队长让了一根。
就好像是找不到烟一样,还多照了好一会,就像是小孩子在炫耀心爱的玩具一样。
几人笑嘻嘻地走了,韩春明在杨华建肩膀上轻轻地拍了一下,算是责备,算是嬉闹。
“年轻真好,我年轻的时候,也像他们这样,无忧无虑”。
他身边的老伙计这个时候也已经,三四十岁了,他们都已经过了那年少轻狂的年纪。
仿佛青春都已经远离他们,曾经的种种却还是浮现在自已眼前,曾经的玩伴,曾经的嬉笑,都在眼前徘徊。
“大队长现在也不老啊,你可是咱们村最年轻的大队长”。
大队长笑了笑,没有说话,他虽然年轻,但也年轻不过,这一群十八九岁的青少年。
“什么样的年纪,就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我们真的老了,再说了,我们怎么可能比得上,城里来的知青呢,他们可都是上过学,认识字”。
这个时代知青除了干活不行,其他的都还不错,就是干起农活太过拖拉。
知青那是,要吃能吃,要喝能喝,只要别让他们下地干活,他们就没有什么不行的。
也就是因为他们不会下地干活,所以有很多村子,都不愿意要知青过来,毕竟在农闲的时候,他们还需要,用粮食养着这些知青,实在是太浪费粮食了。
他们真的就应了那一句,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行。
农闲的时候,他们要养着这些知青,关键的是,农忙的时候,这些知青也帮不上忙。
还有一点,他们不可否认,那就是有了这些知青来了之后,村里面变得热闹很多。
这些知青一个个,可不都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他们一个个也是难缠的小浑不懔,学校里面的刺头,街道上的混混。
原本村子里的那些,地痞流氓,再配上这些所谓的读书人,真的会喷出不一样的火花。
“是啊,年轻真好啊,看他们多有活力,要不是他们太能吃,我都想招一个上门女婿了”。
几人笑了,招上门女婿,这些可都是城里的娃儿,怎么可能,轻而易举,就招一个上门女婿,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们之所以说这些,主要还是因为棒梗的事情。
要知道棒梗,现在已经成为知青点的笑话,成了村里的笑话。
刚来下乡一个月,就已经结婚,最主要的是,孩子都两三岁了。
“那你可下手晚了呀,你可真的是错过了一个好女婿”。
“得了吧,这些知青一个个的也没什么好的,除了小夏大夫没有几个了”。
大队长有些不认同,他就觉得韩春明很好,这小子干活勤快,办事周到。
“这知青也不是没有好人,就像个韩春明,这孩子秉性就不错,也会为人处世,你看这事办得多漂亮”。
听到他的话,他身边的一个伙伴就说了一句。
“我家没有手电筒,我家有手电筒的话,我也借给他”。
“得了吧,就你也配有手电,你舍得买手电吗?再说了你那是愿意借给他手电吗?你是想让他买电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