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元元拿出信来看,嘴角边挂着好看的弧度。是京城的来信,贺勘说他中了举人,她很为他高兴。
因为京城与权州相隔太远,一封信在路上走了一个多月。是昨日到的,他能给她写信,证明洛州贺家已经不能奈何他了。
惜玉咬了口甜瓜,从孟元元的脸上看到了欢喜。
这时,本还张罗着事务的穆夫人,脚步匆匆往亭子走来,看脸色似乎
有些慌张:“元元!”
亭中的两个女子同时站起来,相互间门看了一眼,心道莫不是孟遵孟准又来找什么麻烦?
“姨母,何事?”孟元元两步迎出了亭外,手过去扶上来人的手臂。
“是京城的信,你,”穆夫人气息不稳,额上一层薄汗,“状元,状元!”
孟元元才接过信,看笔迹知道是贺勘,寻思着昨日才收到信,今日怎的又有。闻听穆夫人的话,她怔住,一双明亮的眼睛瞪了老大。
“什么?”她问。
“状元,”穆夫人缓了口气儿,指着信,“送信来的人,说贺勘得了状元郎。”
孟元元手指颤,嘴角蠕动喃喃:“状元?二郎是状元?”
巨大的欢喜袭来,她笑出声来,同时眼角酸。他做到了,通过不懈的努力,有了站到朝堂上的资格。
她抖着手指打开信封,抽出信纸展开。
入目第一行字:元元吾妻安好……
“真的,真的。”孟元元眼角湿润,欢喜的把信给走来的惜玉看,“阿惜,二郎中了状元。”
她高兴地像个孩子,鼻尖红红的。
惜玉只是看到晃动的信纸,看不到内容,她对着孟元元一个微微的笑:“元娘这样好,自然该拥有最好的。”
“阿惜你笑了?”孟元元笑着,眼角湿着,“他能做到,我也要做好。”
那几天里,孟家总是会有笑声,四下街坊也常看见新回来的孟家小姐轻快身影。
转眼间门,盛夏已到,整个权州府热得像一个大蒸笼。
“七月天便是如此,熬过这一段儿,后面就凉快了。”孟元元道,看去外面白花花的日头,就觉得头晕,“京城在北面,应该不会太热罢。”
此时,她和惜玉坐在檐下凉台上乘凉,身下铺开的竹席,有了些许凉感。
“京城更热。”惜玉道了声,微垂脸颊,正拿着木勺从盆中舀凉茶。
孟元元眨下眼睛,猜到了惜玉在京城的原因:“翰林院,也不知什么样的?”
上个月,贺勘来信,说他入了翰林院。这算是他正式开始踏上仕途了罢。
午睡小会儿,起来时,外面已经没了日头,天空布满了乌云。
夏日里就是这样,前一刻还艳阳高照,后面说不准就会变天。
“不知道能不能下雨,我去码头一趟。”孟元元从竹席上起来,整理了衣裳,“红河县来的茶叶应当快到了,可淋不得雨。”
就在拿回屋宅后,以前前街的一处铺面,孟元元用来做了茶庄,往外出售茶叶。
出航远洋的船只,都会带上茶叶,有路上自己喝的,也有带上做海外贸易的。孟元元知道红河县的茶叶很好,刚好刘则熟悉茶叶,便就通了这个买卖。
做了些日子,买卖很是不错,因为茶叶品质好,便就有了口碑。而且有一次,远岸大师去了一趟茶庄,后面生意更是了不得。
孟元元到了码头的时候,并没有见着该来的货船。船早到晚到都是正常的,毕竟路上有什么状况,谁也料想不到。
正在这时,天上吧嗒吧嗒的落下雨点子,来得又快又急,码头上的人都开始跑着找避雨的地方。
孟元元双手遮在头顶,临出门前还想着带伞,终是走得急,忘了。
她往码头外围跑着,想快些回到自己马车上。
现在的码头着实有些混乱,也不知那个慌乱莽撞的,竟是撞上了她。
孟元元纤瘦的身子往旁边一歪,重心不稳,脚下连着退了两步。
这时,有一只手托上了她的手肘,将她身形稳住,脸上不禁落了好些的雨水。
“多谢。”她还未站好,便对人道谢,转身便瞧见对方青色的袍摆。
一柄伞擎过来,为她遮住落下的雨水,鼻尖嗅着一抹略冷淡的清爽气。
“元元。”!。
贺夫人收回目光,将这恶心东西处理了,心里这才爽快些。只是可惜,这桩亲事没成,后面也不好再给贺勘安排,毕竟娘家那边也会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