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一个动乱的时代结束,往往代表着英雄们的落幕,但这何尝又不是百姓们的幸事呢。
我们爱看英雄豪杰们纵马放歌,仰望他们一生中非凡的成就,可揽镜自顾,我们大概都是在时代中奋力争渡的普通人。
因此楚汉相争并不会在这本书的时空中出现,项羽可以安心接受江东父老们的景仰,刘邦也不用晚年四处征讨,落得故友亲朋四散的悲凉。
对了,还有韩信,政治上傻乎乎的他可以与项羽共用陈洛这个外置大脑,他再进入长乐宫时,定然会是去找刘邦喝酒,而非惨遭杀害。
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为了改变,改变我所喜爱的历史人物的悲剧。
比如项羽的悲歌、韩信的无奈、霍去病的早逝……咳,再说下去就剧透了。
接下来说说本书的创作思路吧。
迄今为止,本书的节奏是在我的把控之中的。
不过这本书与其他小说创作时思路存在最大的偏差,可能是我不是完全死板地按照细纲写作。
();() 书中每个人物在出场时,他们的结局便已经注定,从陈胜的结局再到项羽的结局,甚至陈洛第一世的结局,我都详细写了小传。
可以说我每天努力码字,就是为了让他们走上属于自己的高光,然后再走向他们人生的终点。
这样写作的好处是不会受到拘束,经常会灵光一现,写出令我相当满意的情节,比如项羽收刘盈为义子。
在那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思索如何才能使项羽走向成为楚王,却又善终的结局。
当时我的设想是诛杀五国旧贵族,起到“自污”的效果,借此不让刘邦猜忌,可我始终感觉这样的说服力有些过于单薄。
于是便有了那场宴会。
其实原本那场宴会是为陈洛和刘乐准备的,只是项羽靠近刘盈,逗弄起他的一瞬间,陈洛灵光一现,便有了117章的那段内容。
真的,那个情节出现得是那么水到渠成,甚至我这个作者的关系不大,仿佛是陈洛就该这么提议,项羽就会选择答应。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
();() 因此本书写到现在,我最为满意的就是那段内容,因为它是在前面116章铺垫后,是书中角色自己做出的选择,哪怕“项羽收刘盈为义子”听起来很扯淡,但绝不是我刻意为之。
看了一眼,秦末卷不多不少,刚好写了三十万字。
作为历史文的新手,我希望用努力来进行弥补细节上的不足。
因此前期在知网上查找的论文有三位数,分门别类地塞满五六個文件夹,多亏我还在校读书,可以用校园网登陆去免费下载它们,不然我在稿费发下来前,就已经破产。
只是回头看看,自己仍是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会进行反思,并在下一卷的写作时努力更正,为书友们呈现更加精彩的内容。
努力码字去了!
对了,还有件事,我准备修改一下本书简介,晚上会在书友群询问群友的意见,如果有大佬想进群的话,可以在手机端的简介最下方以及章末点击链接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