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有钱就不必去做辛苦打工人吧,更别说他现在还有个学子身份,这一边上学,另一边还要工作,简直想想就要愁掉头了。
谢云煜看出了皇帝的心思,见最后又放弃了,不动声色地松了口气,皇帝没有开口最好,皇帝一开口,他要想办法为裴清拒绝就有些难了。
从裴清这里得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主意,皇帝回宫之后就将主意给说了出来,让大臣们商讨一下,看看能不能用上,怎么用上。
朝堂上争论的诸臣乍然听到这个主意,第一反应就是这主意不靠谱,然而皇帝把宫外调查出来的消息往诸臣面前一放,让他们都看看。
新任的礼部尚书第一个拿起来看了看,毕竟这推广缺碘补碘的事是他们礼部的任务。
而这一看,脸就红了。
其他大臣见他这样,都有些好奇,这上面写的是什么,而等他们看完,也都不争执。
他们的主意还没有实行,而宫外就已经验证了裴清提出来的主意,不管对方是不是看到百姓的情况后才想出来这个主意,可总是快他们一步了。
第39章
在朝臣们的默认下,裴清说出的主意也成了政令的一环,不过并没有摆在明面,毕竟这要是摆在明面上,那就是失败了。
本来有几个大臣还不太认同这个主意,觉得虽然是有效,可未免不光明,有损朝廷颜面,可是随着年节将至,外地的亲友送礼上门,谈话中居然就和他们打探碘的情况。
“你们怎么知道了?”大臣愣了下,对方可是住在离京都五百里外,年节送礼也不是年年亲自来,太费事了,基本就是三年走一趟,离得这么远,怎么就知道下达没多久的政令。
亲友解释起来,是路上听人说的,说是这碘是不能缺的东西,缺了就可能得瘿病。
“要真得了这怪病,那以后就没脸见人了。”亲友心有余悸,脖子上挂个大瘿子,样子别提多难看了,自己都看不下去,更别说出门被人看到。
只是以往他们都以为瘿病要么是中邪了,要么就是情志内伤,可现在看来,也不是中邪,就是缺了碘啊。
亲友忽然想起以往看过的几个瘿病,好像都不怎么吃海产品,而他虽说也不怎么爱吃,可好歹也是吃过一些,怪不得这么多年没有得过这病。
亲友摸了摸脖子,庆幸不已。
大臣听着亲友的话,却完全没有注意到,脑中只是在算着亲友说的地方和京都的距离,然后尴尬地现那时候京都的政令还没有下达,此地的百姓就知道了,大概就是裴清说的,道听途说的消息传播起来快。
他们之前做的是不是无用功?大臣都有些怀疑自己了,就听亲友说道:“这话我本来还半信半疑的,谁知道是不是哪个商户传出来,就为了给海产涨价,不过你也知道,看来是真的了。”
“嗨,当时我听人一说,遇到运海产的商家,我当时就买了一些,价钱还不低,买完就觉得亏了,可现在看看,还好买了,这京都的海产铺子我去看过了,只有几家商铺还在卖,价钱比我买的高多了。”亲友闲聊着,有些得意。
毕竟当时听到消息的人不止他一个,只是路途上买了一批海产的就他,他当时就是担心万一是真的呢,那买点也好,早买晚买都是要买的,结果到了京都才知道,这早买不光是省事了,还给他省钱了。
就京都这海产品的价格,他顶多就只能买了三分之一的海货,还可能买不到。
“你买了海产?”大臣听到亲友的话,忽然问道。
“对,当时不是说要多吃,就买了不少……”亲友回道,然后看着大臣的眼神,忽然明白过来了。
毕竟到了京都他就听说了,因为太多贵人要买海产品,而且买得都不少,很多店的货都被扫空了,听说不光是普通百姓难买这海产,就连官位小点,消息不太灵通官员也没有买到海产。
等他们确定消息再去买,海产都卖光了。
*
海晏县。
县令一直为县里的政绩愁,没有政绩就不能升官,可是要做出一番政绩来,却是要钱要人,可海晏县,除了个名字好听之外,其他压根指望不上。
全县都靠海吃海,可是他们这边路又不太好走,虽说有些海货,可别处路好走的县,海货也有,走南闯北的商家何不去别处呢。
况且海晏县这边的特产裙边菜,虽说是个特产,可偏偏是个没人爱吃的特产。
曾经有商户从他们这运了些裙边菜走,想卖出去,结果第二年来的时候,看到裙边菜脸都绿了,说是这海货压根卖不出去,吃过的人说是有股海腥气,口感还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