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韦晓宝听到温家兄弟、刘威和老吴等人讲了这样一个笑话:
从前有一个商人,结婚半年后说要去京师做生意,结果一去不回。十个月后,他的妻子生下了一个男孩。
十多年过去了,男孩问母亲别人都有父亲,自己的父亲在哪里。母亲告诉他,父亲在某地经商。男孩便决定去找父亲,见他一面。母亲同意了。
男孩来到了京师。然而,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父亲谈何容易?男孩在街头徘徊时,忽然看到一个和尚,便低头拜了下去。和尚感到奇怪,问男孩为何拜他。男孩说和尚是他的父亲。和尚说不可能,他从未碰过女人,更不可能有孩子。男孩却坚持说认得和尚,他在母亲肚子里时,经常看到和尚晚上进出,那光头的样子就是和尚。
韦晓宝听到这里,“嗤”地一声笑了出来,同时也想起了少年时的一个朋友,现在在少林寺出家的池莲子。听说他的达摩剑法已经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池莲子和韦晓宝长得非常像,人们都说他们是双胞胎。韦晓宝为此还问过母亲。母亲说:“生小宝你的时候,确实还生下过一个男孩,但那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死了,扔在了乱葬岗。”
这个男孩是否是自己的孪生兄弟,韦晓宝没有再细想。他已经决定上少林寺去请池莲子,替他去天子山参加花寡妇的比武招亲。
韦晓宝再次来到天桥,找到北京城最有名的假制作师傅,定制了两条一模一样的、大清帝国最好的假辫子,又粗又黑又亮又长。
回到皇宫后,韦晓宝向康熙皇帝请假,说想去扬州看望他的母亲。他已经离开母亲两年了。
协助铲除鳌拜有功,康熙皇帝非常宠爱这个假太监,自然批准了他半年的假期。更重要的是,康熙皇帝想借韦晓宝进入江湖的机会,在武林中引一场针对天地会的危机。
韦晓宝带着这两条假辫子和一把磨得锋利无比的剃头刀,前往嵩山少林寺,来到达摩院找到池莲子。他用天下最动听的言辞,请求池莲子代替他前往天子山,而他则会剃光头,向池莲子学习一些佛教的相关知识,留在达摩院代替池莲子做和尚。
池莲子知道韦晓宝聪明伶俐,学什么像什么,而且觉得这种李代桃僵的“寡妇之战”很有趣,便与韦晓宝互换了衣服,戴上了假辫子。
然而,传说风流成性、嗜赌成性、调皮捣蛋的韦晓宝,怎么可能耐得住寂寞呢?那只是他为了迷惑敌人的伪装而已。
池莲子刚迈出山门,韦晓宝就忍不住抓挠着光秃秃的头顶。他左右张望,现四下无人,便迅脱下还没穿热的浅蓝色僧袍,戴上假辫子,腰间佩剑,大摇大摆地走出少林寺,直奔天子山而去。
一条蜿蜒的黄尘大道伸向远方。
道路左侧,浑浊的黄河上落日如血,波光粼粼;右侧,秋山如垒,一带寒山呈现出令人伤心的碧绿色。
此时已到深秋时节。
黄河岸边的古道上,呈现出一派草长莺飞、斜阳西下、西风瘦马的凄凉景象。突然,岸边的芦苇丛中传来一阵“沙沙”的响声,接着几只鸟扑棱着翅膀飞了起来。
池莲子从芦苇丛中飞奔上岸。
他身着一袭破旧的长衫,腰间悬挂着长剑,背上背着一张古琴。他的双眼突出,目光炯炯有神。
他朝古道两端扫视了一眼,整理了一下衣襟,大步走过古道,攀上了路畔的山岗。
秋山寂静,残阳的余晖已经消失,暮色朦胧中传来两三声犬吠和鸡鸣。脚下是碎石嶙峋,藤条蔓草牵扯着衣襟,池莲子停下脚步,凝视着这一派苍凉的景色,仿佛心中有所感悟。他伸开双臂,对着暮色笼罩的苍穹,高声吟道:
“烽火在沙漠中燃烧,烽火的光芒映照在甘泉宫的云彩上。汉武帝按着宝剑站起身来,又召集了李将军。军队的士气在天上汇聚,战鼓的声音在陇底回荡。将军凭借着勇气纵横驰骋,一战就扫净了雾霾。”池莲子高声吟着这诗,声音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仿佛自己就是那位英勇的将军,正准备驰骋沙场,杀敌建功。
池莲子站在山岗上,俯瞰着脚下的大地。风萧瑟,草凋零,一片荒凉的景象。但他的心中却充满了热情,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在这场江湖之旅中有所作为。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转身朝着前方走去。他的步伐坚定而有力,他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