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风云小说>黄帝内经精讲 > 第13章 12脉象解码 如何根据脉象变化识别潜在疾病(第1页)

第13章 12脉象解码 如何根据脉象变化识别潜在疾病(第1页)

脉象宏大,在传统中医理论中确实被用来描述一种特定的脉象特征,但它并不是简单地由“阴精不足而阳有余”这一说法所能完全涵盖的。脉象宏大通常指的是脉搏的幅度较大,力度较强,给人一种充盈有力的感觉。

在中医理论中,脉象宏大可能与多种病因病机相关,而不仅仅局限于“阴精不足而阳有余”这一点。例如,脉象宏大可能是气血充盛的表现,也可能是实热证的体现。在气血充盛的情况下,人体正气旺盛,脉象自然宏大有力;而在实热证中,由于热邪内盛,正邪相争激烈,脉象也会表现出宏大而有力。

如果脉象宏大确实与“阴精不足而阳有余”有关,那么这通常是因为阴虚不能制阳,导致阳热亢盛。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热象症状,如热、口渴、面红目赤等。仅凭脉象宏大这一点并不能完全确定病因病机,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象等其他信息来进行综合分析。

脉象来时迅疾而去时缓,这种脉象特征在中医理论中确实有其特定的含义。通常,这种脉象被称为“浮大无力”或“来盛去衰”,它可能暗示着患者体内存在上部实而下部虚的病理状态。

具体来说,脉象来时迅疾可能反映了患者上焦(包括心、肺)的实证,如热邪壅盛、气血瘀滞等,导致脉象快有力。而去时缓则可能意味着下焦(包括肝、肾、大肠、小肠、膀胱等)的虚证,如阴精不足、气血亏虚等,使得脉象在逐渐减弱时显得无力。

这种脉象特征的出现,往往与体内气血运行的紊乱有关,可能导致一系列疾病,如绝逆(指气血逆乱导致的昏厥)、癫仆(指精神错乱导致的跌倒)等。在中医治疗中,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法来调理身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脉象来时缓而去时疾,这种脉象特征在中医理论中确实有其独特的解释。它通常被认为是由于上部(包括心、肺)虚弱而下部(包括肝、肾、大肠、小肠、膀胱等)实证所致。

在中医看来,上部虚可能导致气血不能上行以濡养,从而使得脉象在开始时显得较为缓慢;而下部实则可能由于邪气内盛,气血瘀滞,导致脉象在结束时显得较为急促。这种脉象特征可能反映了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紊乱,以及阴阳失衡的状态。

至于这种脉象容易引的“厉风”类疾病,通常是指一些与风邪相关的疾病,如头痛、眩晕、抽搐等。由于上部虚而下部实,气血运行不畅,风邪容易乘虚而入,侵袭人体,导致各种疾病的生。

关于两手脉都沉细而数的现象,在中医脉学中,这通常被认为是少阴经经气逆乱的脉象特征。少阴经,即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这两条经脉的经气逆乱,确实可能导致一系列疾病。

具体来说,脉象沉细可能反映了阴血不足或阳气内陷的病理状态,而数脉则可能表示有热邪内扰。当这两种脉象特征同时出现时,往往意味着体内阴血亏损,阳气相对亢盛,从而容易引阴虚阳亢的虚劳寒热病。

这种虚劳寒热病在中医理论中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病证,它可能表现为低热不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咽干口渴等症状。由于阴血亏损,体内阴液不足以制约阳热,导致阳热相对亢盛,从而出现寒热交替、虚实夹杂的病理表现。

脉浮而散乱,在中医脉学中,这种脉象特征通常被看作是体内气血运行不畅,正邪相争的一种表现。具体来说,脉浮可能意味着邪气在表,正气与之相争,而散乱则可能反映了气血的紊乱和不稳定。

当人体出现这种脉象时,往往意味着体内正气不足,邪气相对亢盛,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容易引眩晕仆倒的疾病。眩晕仆倒,即指患者突然感到头晕目眩,甚至失去平衡而跌倒,这通常与脑部供血不足或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在中医理论中,眩晕仆倒的病因病机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如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痰浊内阻等。而脉浮而散乱作为其中的一种脉象特征,可能提示了患者体内正气不足,邪气内扰的病理状态。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通常会采用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通过补益气血、调和阴阳、化痰通络等方法来调理患者身体,增强体内正气,抑制邪气,从而改善脉象和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眩晕仆倒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规律,增强体质,也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眩晕仆倒等疾病。

喜欢黄帝内经智慧解读请大家收藏:dududu黄帝内经智慧解读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