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像她身邊這位大少爺應該不做此想罷,畢竟這裡最起碼有一部分財寶,是他自己的,徜徉在自己的金山銀海間,哪有什麼東西是可怖的呢
……
三人來到放織金錦緞的檔位處,因此間物品太過貴重,所以柜上並沒有放簽牌,一色兒烏沉沉的箱子大擺長龍,如果不是將貨物檔位諳熟於心,誤闖進來的人是不知道裡頭盛放的是何物的。
張紅玉解下腰間鑰匙,一一開了箱,剎那間一片金光躍入眼前。晴秋也迷了眼,不由地向里看去,這一箱裡裝的都是褐色錦緞,顏色卻不盡相同,有的深,有的淺;花樣也繁多,以她短淺的見識,只認出幾個常見的諸如福祿壽、龜背、梅花、海棠、鴛鴦,卍字等紋樣。
看晴秋懵懂,張紅玉笑道:「今兒晴秋也算瞧著了,這金錦就屬褐色的最多,這是金茶褐,這是秋茶褐,這種發紫的是葡萄褐,發綠的是豆青褐。不過今年收的褐色並不全,單只有這幾樣。」[注3]
鴻哥兒道:「是,我記得我小時候還有一件沉香褐的,穿出去一回就丟野地里了,叫我爹按住一頓好打。」
那都是七八年前的事兒了,張紅玉聽了,悵然一笑。
*
內庫房裡,張紅玉和鴻哥兒商議哪些金緞子要留著家裡使,哪些能拿到柜上賣;晴秋則戴上手套,在一旁忙碌著,主要是抬料子。
織金錦用料厚重,一匹足有三四十斤,吃力得很,張紅玉見狀忙伸了把手。
「紅姨你放著,我來。」鴻哥兒道,也施了個眼色給晴秋,讓她退後一步,小胳膊小腿的,別閃了。
挑了幾匹料子,只聽鴻哥兒忽然道:「纏枝花鳥花卉的有了,百獸的怎麼不見我記得買這一批料子時,各樣都買了兩匹的。」
這等細枝末節,張紅玉自己也一時沒想起來,晴秋心裡有一絲張皇,卻仍舊出言解釋道:「在下面那隻箱子裡,它這裡上面兩匹是花卉,下面是百獸。」
大約是她說得太過篤定,引來張紅玉和鴻哥兒一齊望過來,晴秋解釋道:「是檔位簿冊上寫過的。」
因為要學識字,也因為之前沒有書,所以晴秋一有時機,就逮著帳冊「背書」,自然也記得深刻而全了。
張紅玉笑了笑,開了下頭那隻箱子,裡面果然有兩匹百獸並花卉紋樣的金錦。
「那草金緞子呢」鴻哥兒又問道。
晴秋懵了一下,她從帳冊中沒見過什麼「草金緞子」啊……
「你別唬人,」張紅玉笑道:「那是南邊來的織金錦,都在你們柜上放著呢。」
鴻哥兒長長「喔」了一聲,拍了拍額頭:「噯呀,那我可能是記錯了。」
……
這麼多緞子,鴻哥兒自然不可能一個人搬走,很快叫來幾個長隨小廝,合力抬上推車。
而今天,張紅玉似乎有意讓晴秋獨自處理內庫房的事,所以直等到人都快走沒了,還掖著手沒動彈。
這可是不行的,要出大事的,晴秋忙叫住了鴻哥兒,在帳簿上「開除」一欄里寫了事由,數目,拿給他看。
她很少正經寫字,這還是頭一回下筆給外人看,心裡湧上來一股很難描述的羞澀、膽怯之情,很想一把奪回去,或者恐怕聽見他說什麼鬼畫符之類奚落人的話。
幸而,鴻哥兒只是默默看了兩眼,就接過筆簽了押,說:「會子錢最遲一個旬日交上。」
晴秋忙看著張紅玉,紅玉點了點頭。
她這才舒了口氣,後知後覺地拿著帳冊給張紅玉看。
張紅玉摸了摸晴秋的頭——她並不常有這等親昵人的表現,晴秋心裡明白,這是讚賞。
第31章剪春幡
自打過了臘八,日子就過得飛快。
外頭,穆家在城裡開的幾家雜貨鋪子、布行、醫館、商行等都在緊張地忙著趕在年前出貨,酒樓飯莊等也夜夜不打烊,送走一批又一批去往天南地北的行商客旅;鴻哥兒還趁機遵循父親穆三爺的指示,採買了許多雄豬油、冰片、麝香、大蒜等物,已備不日若有戰事,可以賣給連州府。
府里,更忙得花樣百出。老話兒講臘月節多,正月福多,自打吃了臘八粥後,幾乎隔兩日就有個名目,要祭灶王爺,要掃塵,還要備年下各府走動的禮。
所謂年關年關,作為管家姨奶奶的張姨娘自然還要理出這一年的帳目,總結收支,去老太太跟前表白一回,然後包出全家人的紅封例錢,趁著吃年夜飯的時候賞下去才算完。總之,事情拉拉雜雜一大堆,無法細表。
……
靖歷崇元十六年臘月二十五,連州,大晴的太陽天。
因昨兒才掃了塵,今日正是「糊窗戶」的日子,吃了早飯,丫鬟們便你一個我一個,拿剪刀的,裁油紙的,擱爐子上煮漿糊的,嘁嘁喳喳地糊起了窗戶。
晴秋個兒矮,糊窗戶倒用不上她,不過她手腳麻利,又善籠火,因此裁紙熬漿糊,也跟著忙了個不亦樂乎。
外頭如斯熱鬧,暖房裡卻靜悄悄,張姨娘歪在榻上看帳本,紅玉陪著容姐兒剪春幡,她人小還握不住剪子,幾乎是賴在紅玉懷裡,撕紙玩兒。
「乾脆年後再走罷,不不不,過了三月三再走,那時候雪都化了,草長鶯飛,一路景致還好。」張姨娘忽兒說道。
張紅玉笑道:「那不如過了九月九再走,省得到時候還要登高望遠,心裡揣個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