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风云小说>下大狱后我走上人生巅峰讲的什么 > 后记(第1页)

后记(第1页)

天下归一,饱经前朝沉疴和荼毒及内外战事倾辄的神州大地终于迎来的明光。

可以说,大昭新朝是在天下黎庶的万众瞩目及期待忐忑之下咸告天下所建立的,他们对声名震彻天下抗戎英雄武成王谢氏期待极了,期盼对方即位后系英明圣主。

但高高的期盼之下却又藏一种不着底的担心。天子和朝廷高高在上,而庶民如蝼蚁,焉知这一次又是不是虚的?他们害怕期待到最后武成王却会让他们失望,他们会重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说到底,百姓衷心祈求的,其实很低。

却又很难。

好在这一次,他们没有失望。

大军开进中都东门的当天,前魏首辅张元让呈上玉玺和今年的各地奏表,后者都是北地的。

不管明年如何,大战结束秋收早过,今年的时年一如年初张元让所忧虑的并不好,北地旱情很严重,有的地方已经达到了颗粒无收的程度。

新朝建国之后,天子下的第一道圣诏即是南粮北调,赈济北地。

不是从前旧魏的那种浅水养田螺式的政治权衡下利弊熏心的赈灾,高高在上,扼住咽喉,冷眼俯瞰。

而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倾全国之力的赈灾。

虽然当时必须得这么做,但顾莞早就预知今天会心疼得不行,不过好在江南和西南产粮量一直一骑绝尘,当初南军的巩县粮草大营虽被焚毁,但江南并

不缺粮,同理荆南和西南也是,世家和大商及官仓的新旧粮食储备依然惊人,谢辞早在肃清当地的豪强和大小世家之际就已经准备起来了。

旨意还没下,但赈济当地困苦底层及南粮北运已经安排起来了,只是一直没有刻意往外宣扬而已。

旨意一下,旗帜顷刻扬起,浩浩荡荡战船自战场下来之后,顷刻调转舟头,直奔南方各大仓城而去,连夜装载,往北而去。

动作之大,轰动天下,尤其是南粮被调的江南和西南等地区。

不过,江南民间热议只持续了小半个冬季,不等北地赈灾完成,江南官民上下就顾不上这件事了,因为新朝的第一把改制的熊熊烈火已经在南方席卷燃烧起来了。

消灭了南方百万大军,奠定大局,挥军各地平定天下之余,新帝及其麾下文武心腹已经就新朝建立后该如何消除前魏沉疴及旧朝留下隐患展开了激烈而详尽的讨论。

而有关这里头的,谢辞和顾莞私下已经商议过好多遍,腹稿已经有了,大体的轮廓在长达半年的讨论补充之下已经逐渐呈现出来。

非剥筋剔骨难焕发新生,谢辞王剑所指,开山劈地雷厉风行,其势不亚于先前的内外鏖战。

早在老皇帝驾崩梁芬等人来投之时,谢辞就已经明确表示过,将来,若有功成之日,不会再有节度使总督拥兵一方。

而建朝之前,谢辞聚拢诸文武臣将,诚恳地对大家

说了,论功分封那是必然,但恐怕不会再有封地了。

谢辞要全面取消封地制度,仅有食邑,而无封地,封爵者与食邑所在地的一切军政亦再无任何联系。

包括将来他的后嗣子孙,大昭王爵,从上到下,也如此。

这是要从根子上杜绝王爵坐大割据一方而生乱。

其实大家都懂,从王朝末年走过来愤慨难以言喻的人是深深地明白着此乃祸乱根本之一。能跟着谢辞的一路风风雨雨走到如今的人,都是志同道合欲以命为这艰难世道和被涂炭的军民挣扎出一条活路的人,大家几乎不带犹豫的,立马就应承了。

秦显更是很直接的地说:“老子挣下一个世袭罔替的公爵难道还不够?”

“不肖子孙,要来何用?!”

次日,在京秦显陈晏苏桢寇文韶联合张慎黄宗羲等二十余名第一等大昭功勋联名上疏,主动陈明此事。

于是,开国之后,与北方赈灾大事同时进城的,是新朝的一系列新政颁布并逐步落实及调整。

谢辞先是精简朝政架构,大刀阔斧削除了就魏沉疴将近三分之二的冗员。在前朝基础上作出了二省六部一内阁的束股集权架构,从根本上把前朝遗留下来的党争问题全部铲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