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宫。
李鸿章在御书房门外,见到了面色如雪的慈禧太后。
那一瞬间,李鸿章非常爽利的跪在地上,然后磕了一个响头。
“奴才李鸿章,见过太后。”
“听说你不准备做本宫的奴才了。”
“天幕上所言,绝对不是实情,是有意的扭曲的,奴才只想当奴才,能当我大清朝的奴才,是我这辈子的荣幸!”
“本宫可是看到,在未来的某一天,你搞了一个东南互保,让半壁江山不听从本宫的命令,还说本宫的命令是乱命,是也不是?”
李鸿章道:“奴才的忠心日月可见,这么多年来,哪一场战败条约,不都是我想办法出面吗?”
说到这里,他特意停顿了一下,然后就继续说:
“反倒是像左宗棠那样的人,对这些战败条约,满腹牢骚和不满,他们一个比一个爱惜羽毛,只有老奴这样的,才想着为陛下,为太后分忧。”
李鸿章是个奸人,但他不是一个蠢人。
正相反,他非常聪明,总是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君臣父子。
李鸿章实在是太清楚了,慈禧太后脑海中究竟在想些什么。
慈禧一直觉得,在战争层面上,是可以输给洋人的,甚至可以跪下来给洋人当狗。
这都没什么问题。
毕竟洋人想要获得利益,也可以通过扶持清廷,如果要直接管理华夏这样的庞大国度,洋人不了解文化背景,也会感觉十分吃力。
有清廷协助,能省洋人很多事情。
慈禧根本没有多少斗争意志,她想的是保住荣华富贵,保住爱新觉罗一家的大清。
如果让北洋的势力进一步扩展,汉臣掌握的权力进一步增加,迟早有一天,这些汉臣会反过来清算清廷的,甚至清算爱新觉罗一家。
宁与友邦,不与家奴。
是慈禧太后的心声,没有一丁点夸大的意思。
然后问题来了,怎么向洋人表达这个意思呢?
慈禧太后不能自已出面,皇室也不能出面,太难看了,会直接动摇爱新觉罗氏的统治。
就在这个时候,李鸿章选择站了出来,主动背锅,帮助爱新觉罗向外敌们谄媚,主动的割让大量利益。
毫无疑问,李鸿章身上的很多不平等条约的锅,实际上是在替慈禧背着。
这也是为什么,慈禧太后非常器重李鸿章,保证李鸿章的权力富贵。
相比较而言,左宗棠和张之洞这一类人,比较有原则性,骨头有点太硬了,不愿意向洋人跪下,总是想着打败洋人。
慈溪很不喜欢。
她不喜欢有骨气的人,喜欢李鸿章这样的奴才。
只是没想到,天幕上展示的未来里,李鸿章这个老奴才,居然突然间跳反了,而且还瓜分了,大半个清朝。
某种意义上,到了后期,成了气候的李鸿章,几乎能号令小半个华夏。
这样一个奸佞小人,却在最后的关头,打了慈禧太后一个措手不及。
慈禧沉声道:“你真的对本宫忠心吗?”
“奴才忠心耿耿,愿意为太后效死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那本宫交给你一个任务,你自已去一趟东南,把那里的不安定因素全部清除了,该杀的人全杀了,尤其是那些汉臣,我要看到他们的脑袋。”
慈禧走到李鸿章身边,继续说道:“这件事情做好了,你就还是李中堂,如果没有做好,你的脑袋也保不住。”
李鸿章赶忙磕头:“奴才一定竭尽所能,不把他们的脑袋取下来,就把我的脑袋献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