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风云小说>重生明朝做暴君 > 第13章 朝堂行刺(第1页)

第13章 朝堂行刺(第1页)

东林党早期领袖李三才,曾经多次公开上奏抵制抵制皇帝征收江南的工商税,只因他的家财达到四百七十万两白银之巨,相当于当时明朝一年的赋税收入。

东林党在遭受阉党迫害时,打的是社稷苍生旗号,而在国家危亡的紧急时刻,东林党却纷纷变成了带路党。

南京城破,东林党党魁钱谦益率众冒雨出城投降,极尽媚主之能事。

张凤翔也不是什么好货,满嘴仁义道德,家里金山银山,面对弘光帝装清廉,清军一来马上投降,迫不及待讨好多尔衮,主动上交万贯家财。

“本宫昨夜得到太祖托梦,六部官员的任用名单正是太祖爷钦定的。”

这么玄乎的事情,张凤翔当然不信,动不动就把朱元璋拉出来背书,这以后还怎么玩?

“殿下可能不清楚,凡重要官吏任用,都要经过六部尚书、都御史、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御史联合廷推,殿下再从名单中选择……”

话还没说完,朱慈烺便拍案而起,怒骂道,“你在教本宫做事吗?我朝任用重要官吏,除了廷推还有特简的方式,君主可越过大臣,直接中旨任命官员。”

“万历二十五冬,辽东总兵出现空缺,内阁廷推三人,神宗皆不满意,就直接用中旨任用李如松担任辽东总兵。张凤翔,你藐视本宫不打紧,此乃太祖托梦的遗诏,难道你连太祖也不放在眼里吗!”

这一声怒斥响彻整个奉天门,所有人连忙低下头,不敢与朱慈烺直视。

谁都没想到,这位看似文质彬彬的太子殿下,竟然还有如此凶悍强势的一面。

张凤翔被吼得冷汗直流,但那么多朝臣都在看着他,若是不把面子找回来,非但工作丢了,以后恐怕也没法在东林党混了。

犹豫了一会,张凤翔还是咬牙道,“即便如此,前礼部右侍郎钱谦益乃当代文坛巨匠,德高望重两袖清风,闻名天下的国之栋梁,如此文学泰斗却闲置不用,不怕天下士子心寒吗?”

话音刚落,武官队伍中走出一人,拧眉喝道,“张凤翔,你好大胆子,竟敢公然质疑殿下!”

众人循声看去,不禁窃窃私语起来。

“他不是凤阳总督马士英吗?跑出来拍什么马屁?”

“听说他昨日还在扬州,今天就快马赶回来上朝,摆明了就是过来捡功劳的。”

“这奸佞小人跟魏阉余孽阮大铖是莫逆之交,此等无耻之徒,我等清流必须奋起击之!”

……

马士英无视这些流言蜚语,继续拱手道,“太子殿下乃天纵奇才,第一次主持朝政,就组建好内阁重建好六部,尔等东林党人党同伐异,书生误国,京师沦陷就是拜你们所赐,如今终于罪有应得,殿下真乃慧眼如炬也!”

马士英刚说完这番话,马上引爆了现场气氛,东林党人心中的怒火再也压抑不住,十几名言官前赴后继地辱骂马士英。

“你说谁党同伐异,谁书生误国?我大明朝之所以沦落至此,就是被你这种奸臣给害的!”

“谁不知道你跟魏阉余孽狼狈为奸,坑害贤臣,就算要杀头也应该先杀你!”

“从左光斗先生起,东林党就以匡扶江山社稷造福黎民为己任,即便权倾朝野的魏阉,我等清流也一直奋勇斗争,最后不还是邪不胜正!”

“不错,我大明自太祖皇帝起,就实行以文制武的国策,朝堂大事,岂容尔等武夫糙汉指手画脚?”

这下武官集团也不乐意了,攻击马士英大家都没意见,但你东林党骂谁是武夫,骂谁是糙汉?

当下又有十几个武官加入骂战,朝堂登时陷入一片混乱,辱骂声不绝于耳,也不知道是谁先动了手,两边顿时扭打在一块。

虽然大明已经失去了半壁江山,但内讧却并未休止,以张凤翔为的东林党人,和以马士英为的地方军阀,都想在这次早朝上立威,争夺对朱慈烺的控制权。

然而朱慈烺又岂是任由别人拿捏的软柿子,他早就料想到这个场面,波澜不惊地端起茶杯,悠哉悠哉地品尝着新出炉的西湖龙井。

按照计划,行刺事件应该很快就生,但李若琏找的人到底靠不靠谱?万一射歪了怎么办?万一被人收买真的行刺怎么办?

就在朱慈烺被自己想法惊出一身冷汗之际,只听“噗”的一声,一枚断箭掠过朱慈烺的脸颊,直直插在龙椅上!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呆了所有人,空气瞬间冷了下来。

“放肆,你们要造反吗!”

朱慈烺再次拍桌而起,脸上布满杀气,眼睛红得有些吓人。

随着这一声大喝,一伙锦衣卫从奉天门两侧鱼贯而出,迅将参与群殴的大臣全部围起来。

“真是我大明的好官,居然敢在大殿上行刺本宫!”

看着朱慈烺可怕的眼神,所有参与斗殴的都互相张望,看看是谁射出的冷箭。

朝堂规矩,该动手动手,该拌嘴拌嘴,但别把皇帝给牵扯进去,否则就闹大了。

就在张凤翔低头的一刻,他傻眼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脚底居然出现一支袖箭,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马士英第一个大叫起来,“张凤翔,你好大胆子,竟敢行刺殿下!”

张凤翔冷汗顿时就流了下来,连忙喊道,“不关我事,这明显是歹人栽赃!”

朱慈烺不想给他辩解的机会,直接大手一挥喝道,“锦衣卫上前,把这一干人等全部缉拿下狱!”

这下所有人傻眼了,刚刚张凤翔被人团团围住,哪有机会射箭?这很明显就是有人故意栽赃!

很快,就有三名言官站出来说道,“殿下,我大明朝一直倡导广开言路,太祖、成祖、仁宗都是胸襟广阔的圣主明君,是否等查明真相再拿人,倘若殿下不分青红皂白就大兴牢狱,恐怕容易招致民间非议。”

听到这番话,朱慈烺忍不住笑了,居然拿民间风评来给自己施压,可惜他不是崇祯帝,这套对他没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