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把陶玉如给拉了出来。
说起陶玉如,黄大个禁不住心头一暖。
两人这段时间经常性的通信中,因为两人的事情已经过了明面,黄娘子直接就把陶玉如当儿媳妇对待了,平日里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给她带一份。
整个苏家的人也都见怪不怪。
本来黄娘子是想着让两人年底成亲的,可人算不如天算,黄大个还在寻摸宅子的时候,一场大雨来临,塌了整个县城60%的屋子。
是以,这亲事便往后延伸了,不过苏平已经给黄大个选了个好宅子,离县衙不远,如今已让许木匠派人去量了尺,里头的家具和庭院里要修要改的地方,正在叮叮当当的进行着。
两人聊天的时候,还往火里丢了几个红薯。
眼看都会红薯就要熟了,香味已经溢出来了,就听门外有人大声喊道:“黄师爷,您瞧瞧那是什么?”
黄大个忙跑了出去,远远瞧见一队人马朝这边奔来,速度极快尘土飞扬。
黄大个哎哟妈呀地跳了一下,“你们在这儿仔细看着,我去找大人过来。”
这特么不是敌军来袭吧!
自打来了黄杨县,他就没怎么安心过。
巡城的时候还总听人说,前几年对岸时不时过来打劫一波,原先朝廷有放弃这座县城的打算,可百姓们不乐意走。
这座城便留了下来,当然了修建码头的时候,也没他们什么事,尽管他们也在典江边上。
黄大个来了这么久,虽
说对岸没过来过,不过苏平一直让人防守着。
他们这城墙,在七月大雨过后,便立马找人加固了,自打去年开始有了木工场开始,苏平也让人把城门重新换了新的。
城门上的字也重新书写了一翻。
同时又加大了对城门的防守和入城人员的盘查。
黄大个一颗心扑通扑通直跳,好在苏平才与胡通判比试完不久,城里许多人都在讨论这事,黄大个一问便问出了苏平的下落。
急吼吼跑过去,二话不说拉着他到一旁小声道:“刚才有一队人马从东门过来了。”
黄大个一路跑得急,这会儿气喘吁吁的,生怕苏平听不懂,又继续道:“具体多少人也不知道,反正骑着马,速度很快……”
苏平心里咯噔一下。
“确实不是商队?”
“肯定不是……”
苏家本就是商户,打小在苏家长大的黄大个对于商队长什么样,那是一点都不陌生,颤声道:“你说该不会是西桐的人打过来了吧,他们算好了咱们这边有活动,打咱们个出奇不意。”
苏平吸了口气道:“你去找钱、赵二位,再与王捕头通个气,我与张典吏先过去瞧瞧。”
黄大个应了一声好,转身去找人了。
不过他觉得这是大事,但又有点恐怖,是以不能声张。
就这么在城内转了两圈,总算是找着了钱、赵二人,三人一商量,先集结一部分往城门口赶,再留一部分人在城内维持秩序,万一有什么
事情,也好疏散百姓。
紧张的氛围一直延缓到一队人马走到半道上,只见苏平笑盈盈地和一个一身盔甲的年轻男子走了过来。
黄大个张了张嘴,结巴了一会道:“大人,这位是?”
苏平笑道:“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从南陌过来的唐家军的宋将军。”
南平是北向在本地囤兵的地方。
离黄杨县不算太远,当时苏平和张典吏去拜访过,没别的原因,就是琢磨着万一对岸打过来,希望他们能出兵救援。
据说原先战士紧张时候,他们城内也有驻兵,差不多三百来人,这两年两边相安无事,唐家军才撤了回去。
黄大个他们这一批在城里巡守的都是苏平来了才补齐的。
基本上没见过这种阵仗的,是以今日一见有人马过来,便紧张的以为是敌袭。
宋将军是来找苏平谈点事情。
苏平将人领到县衙,笑着给宋将军倒了杯茶,这才道:“将军有何事,在这里但说无防。”
宋将军也不跟他客气,知道他们这边打造农具,拢罗了不少的铁匠、木匠,便想着与他们合作,让他们帮忙打造兵器。
苏平:“……”
这真是瞌睡送枕头啊。
他这边陆陆续续打了几百幅兵器了,不过却半点不敢声张。
原先是等着刘通判向圣上请明的,到时候他们可以明目张胆一些,岂知圣上说了,先造船,兵器的事情他在别处打造。
苏平这边一直名不正言不顺,可是他又担
心对岸万一打过来,他这边没什么东西应付该怎么办?
不料宋将军来的这般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