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魏连忙从包里将准备好的一整套精美专辑唱片拿出来,DVD、CD、黑胶和磁带等每种都有。
“希望不算是太晚,希望您二位可以收下,以后我要是再发行唱片,肯定会第一时间给您二位寄出唱片的。。。。。”
祁魏笑呵呵的解释道:“报纸新闻上都是夸大其词的,我专辑哪卖得了那么多啊,也就刚刚卖过两百万张而已。。。。。”
听到祁魏有些凡尔赛的承认,冯小肛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有些震惊的说道:“你专辑唱片发行到现在才半年时间,就卖了两百万了?这也很夸张了好不……”
();() 看着祁魏微笑着点头,韩三评这才正视起祁魏起来。
早知道歌手赚的多,卖了这么多张唱片,说明祁魏赚了不少,肯定是能拿得出钱来的,这次应该不会白来。
“说起来,这次我专辑能卖的这么好,多亏了韩三爷的帮忙。。。。”祁魏笑着恭维道。
韩三评笑眯着眼反问道:“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祁魏笑着解释道:“我这次专辑能大卖,是因为把MV当做了一个卖点,MV能拍的好,是多亏了有好机器,MV拍摄的机器,都是从您北影厂借的,当时我们拍摄的资金有限,北影厂只是象征性收了点钱,这还是您帮了大忙。。。。。”
这是祁魏说的恭维话,实际上乌迩善帮忙从北影厂租的机器都是收的正常价格,该少的一点也没少。
“原来我们还有这么一层渊源在,看样子我们有缘。。。。。”
韩三评点了点头,依旧笑眯着眼,开门见山的问道:“我听葛尤说,你是想投资《甲方乙方》?”
《甲方乙方》是韩三评所领导的北影厂牵头的一个电影项目,在这部电影里,北影厂是的投了一百万,紫禁城影业跟着投资了部分。
剩下的是找了一个罐头换飞机的倒爷拉的投资。
而这个倒爷是个要把喜马拉雅山炸个口爱说大话的主,承诺要给这部电影投资36万美元也就是差不多三百万,后来出了事,最后只到账了八十万。
而这就有了两百多万的缺口。
这可给韩三评出了个大难题。
在九二年开始的电影改革之前,电影还实行着“统购统销”的政策。
那时,在内地只有各大电影厂才有电影制作权,发行和上映是由政府的其他单位统一管理。
各大电影厂没有发行权,这就意味这不用面对市场压力,只需要按照指标生产电影,然后将拷贝卖给相应的发行安慰。
没有市场压力,就不需要迎合观众们的口味,当时的电影从事者制作的电影几乎都是偏个人风格的文艺片,很少带有商业属性。
脱离了观众的电影,观众们自然也不会买账,加上电视机和逐渐普及和娱乐生活的丰富带来的竞争,票房和观影人数是大幅度的跳水。
93年电影市场开始改革,下放了发行权,各大电影厂需要靠自己发行,失去了发行保障,躺在舒适区还没反应过来的内地电影人,他们拍的电影,几乎是每片必赔。
电影成本是居高不下,到后来,赔的都完成不了每年的生产指标,还需要卖指标来完成任务。
这种情况严重到什么程度呢,就拿这个韩三评的北影厂来举例子。
韩三评接手北影厂当时是这么个情况:职工近3000人,账上最困难的时候只有27万,但一个月报销职工的医疗费就是40万。
而每年国家拨款是500万,但完成拍摄任务所需要的经费大概是七八千万。
这个缺口差的可不是一点点。
为了补上这个缺口,他带着北影厂的导演门到处去“扎钱”,到处去“化缘”。
他用各种社会关系去找钱,经常在招待所里等老板签合同,有时候等到半夜,听到老板喝完酒回来,马上就跑去签。
甚至为了筹钱,他找人拍“盒带”,五六万拍一部,一个星期拍完,一年能挣400多万。
但其实,这种“盒带”都是擦边球,小暴力,软情涩。
不仅仅是北影厂,几乎内地每一个电影厂都是这种情况,筹钱不易,这也让每一个电影项目都有着严格的拍摄计划和预算。
北影厂投资的这一百万也是省吃俭用的从牙缝里挤出来的,突然短了钱还差这么多,北影厂一时间也拿不出钱来。
至于找外面拉投资。。。。。
别开玩笑了,这时你把钱投到水里都能听到一个声响,投资电影那是连声响都听不到,根本就没有多少人愿意趟电影这摊浑水。
更何况《甲方乙方》这是一部具有冒险性质的实验商业电影。
要知道《甲方乙方》可不是北影厂去年拍的《孔繁森》那样的主旋律电影,没有机关单位和学校之内的包场兜底,那就完全得靠观众自来水去观看来撑起票房。
这能取得高票房吗?
你敷衍而又不迎合观众的口味,那观众自然也是用脚来投票,这时的内地观众可不喜欢看内地电影。
那既然如此,为何不像去年那样再拍一部和《孔繁森》类似的主旋律电影呢?
是在是现在的观众主旋律看多了都审美疲劳了,没有观众去看,光靠包场兜底,是取得不了《孔繁森》那样的高票房。
而现在《甲方乙方》这部电影,连业内人都没有多少人看好,更何况是外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