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后,徐元直再写书信一封将马孟起来降之事告知,命人送往成都。
荆州,诸葛子瑜又自长沙回来,将关云长拒不交印之事告知诸葛孔明。
“贤弟,关将军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之奈何?”
诸葛孔明叹道:“兄长,云长生性如此,连主公都无法勉强他。何况是亮。”他沉默片刻,又道,“不若等主公取了汉中,再调云长去守,到时候可交得荆州。”
诸葛子瑜不得已,便要起程回江东。
诸葛孔明忽然开口道:“兄长一路劳苦,何不歇几日再回?”
诸葛子瑜摇首道:“吾先去西川,又回荆州,再去长沙,而今又到荆州,耽搁的时日够久了。何况家小受难,我如何能安歇?”
毕竟一母同胞,听诸葛子瑜如此说,诸葛孔明也做不到无动于衷。他知道此事不是诸葛子瑜的本意,是孙仲谋想利用他们兄弟的关系,逼他劝刘玄德还了荆州。虽然孙仲谋也许早将计策告知了诸葛子瑜,但他这一路劳苦是真。
诸葛孔明也是不忍,他伸手握住诸葛子瑜的手道:“兄长受难,弟却不能为兄长分忧,实是惭愧。”
诸葛子瑜叹道:“你我虽同胞共乳,却各为其主。贤弟只需善事皇叔,我之事我自能应付,你不必忧虑。”
诸葛孔明摇头叹息,不再多言,只亲自将诸葛子瑜送出城。
数日后,汉中得到刘玄德回书。徐元直便召张翊来见。
张翊到后,徐元直将刘玄德回信递给他,说道:“主公信中未令我等回成都,只说他欲起兵攻长安,问我等之意。”
张翊读了遍信,缓缓道:“如今我等新取汉中,前番拒还荆州,孙仲谋定是不满,极有可能出兵强取荆州。而曹操也早有收吴灭蜀之心,无非是先吴后蜀还是先蜀后吴德的分别。三分天下,鼎足之势,先动手者失其先机。”
徐元直点了点头,没有开口。
张翊便继续道:“我军可静观其变,若曹操出兵攻吴,我等攻长安。若攻我军,便可出重兵与曹操决战,胜后一鼓作气,拿下长安。”
徐元直问道:“若东吴攻荆州又当如何?”
张翊道:“东吴若有远识之士,当会劝孙仲谋须提防曹操南下,而不是计较眼前荆州一地之得失。”
“若真无远识之士,或孙仲谋执意要取荆州又当如何?”
“相信孔明必能退敌。”
徐元直笑道:“话不是这么讲的。天祐所言句句在理,只是一味等待很是被动,同样会失去先机。大军不可行时,计谋先行。”
张翊谦虚地问道:“愿闻其详。”
徐元直道:“不如劝主公先还三郡,以安抚孙仲谋。再令使者言曹操正往长安调兵,有图东西两川之心。若东吴能起兵袭取合淝,曹操必派兵去救。到时我军攻下长安,东西川无威胁后,便还剩余荆州。”
张翊听着觉得耳熟,似乎诸葛孔明也用过此计。他不动声色:“此计甚妙,也不知主公是否问过孔明的意思。”
徐元直提笔蘸墨,摇了摇头:“不知,攻长安或许是士元的主意。我能做的只是将计策告知主公,至于主公会听谁的计策,便不是我能左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