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风云小说>角色创造的概念 > 引言(第2页)

引言(第2页)

术中的才华方能走进历史。设若没有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巴甫洛娃,世界对于俄罗斯又能知道什么?#pageNote#1

假如缺了哥白尼、肖邦、帕德雷夫斯基和柯斯丘什科——或者至少是他在公共广场上的塑像——波兰人将怎样?#pageNote#2如果我们没有爱伦·坡、萨金特、玛丽·加登、沃尔特·惠特曼——我险些说成保罗·惠特曼——美国人又如何?#pageNote#3但是何必在这儿罗列姓名呢——还是让我们看看现代的希腊人吧。

现在请诚实地告诉我,关于他们,你们知道些什么?他们搞了某场革命,某位希腊王子流亡美国寻求避难,芝加哥的小餐馆大多由他们经营,除此之外,你们还知道什么?我看到你们在笑,但是我确信你们对他们的了解不过尔尔——至少,我得承认,我的知闻仅限于此。

但是现在我要向你们提出另一个问题:你们对于生活在3000年之前的希腊人有何看法?他们建筑了雅典卫城,他们完成了米洛的维纳斯雕像,他们创造了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柱头(柱式),他们还写下了《伊利亚特》(Iliad)和《奥德赛》(Odyssey)。#pageNote#4

我确信,只要想想那些创造,你的头脑就会战栗——希腊人的创造!仅仅是由于其辉煌的往昔,你才会留意他们现代的王子。不过我觉得自己偏离了讲座的正题——戏剧。

你瞧——每一门艺术,为了存在

,都需要两样东西:

艺术家—创作者

材料

只要人类生生不息,我们就总会有创作者。但是人类生性谨慎!我们开始担心有朝一日他会没有足够的材料来完成他的艺术品,担心材料可能会消耗净尽。

是的,他恐惧了——虽然他在洞壁上作画所需的无非是野猪的一颗獠牙,虽然阿佩莱斯#pageNote#5在绘画时仅使用两到三样原色,虽然甚至金字塔的建造也没有动用钢铁和混凝土——罔顾所有这些事实,人类开始担心自己有朝一日会缺乏材料,于是决定未雨绸缪。他对自己说:“我什么都不需要,不需要颜料,不需要獠牙,不需要石块或者琴弦——什么都不需要。我要以自身为材料,把自己做成艺术品。我——运用我的声音、我的身体、我的灵魂,为了争取更好的生活而孜孜不休地努力——我就是材料,我要用自身来创造出杰作,什么都不必担心。”他很高兴自己能够聪慧如斯,于是开始跳舞、开始歌唱。

由是诞生了戏剧。

戏剧!多么神奇的词语!

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人们就被它感染了,并且至今仍被它所折磨。它就像人类的某种慢性病。它是属于所有人又服务于所有人的艺术——是国王的艺术,也是乞丐的艺术……是才子的艺术,也是丑角的艺术。

没有哪个国王不想保有华美恢宏的剧院,特别是那些深感自己的王位朝不保夕的君主,

比如尼禄,比如美第奇家族,比如那位发了疯的巴伐利亚国王。#pageNote#6

我在欧洲生活期间,从未见过街头哪个乞丐不会在一个翻筋斗的杂技演员面前停下脚步。

在巴黎我观察到,有些女店员——每周只挣5美元的打工女孩——中午出来吃午饭,却把这一个小时的自由时间花在街头歌手身上,用最后几分钱买一份歌曲的谱子,只为了能够齐声唱“我受够了!”#pageNote#7

我要向他们脱帽致敬!他们创造了艺术,用自身——为自身——创造。

他们是在创造自己的戏剧!这戏剧就像蝾螈一样生命力顽强,不会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中化为灰烬。

恰恰相反,日子越可怖,夜晚剧院门口的灯光就越诱人。

“太阳王”路易十四#pageNote#8——此人有言:“我死之后,哪管它洪水滔天”——就曾不遗余力地支持莫里哀太阳般炫目的才华。

民众对尼禄失去了耐心,大胆地喊出了流传千古的口号“面包与马戏”;面包不是总有,马戏却从未间断,特别是那些演员——丧生狮口的基督教殉教者——从不索要高薪。

“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pageNote#9在位时,彪炳史册的事件和人物层出不穷,却无法掩盖莎士比亚盛极一时的光芒。

拿破仑把以乔治夫人为首的法兰西喜剧院(édie-Française)带去了莫斯科。#pageNote#10众所周知,拿破仑在莫斯科惨遭败绩,但是乔治夫人回到法国

时声誉抵达了辉煌的顶峰。

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那些所谓的“人民的救世主”,白天凭借“断头台”拯救其公民,夜晚却安坐在剧院中,欣赏伟大的塔尔马#pageNote#11演出的古典悲剧。

在对德国的大战#pageNote#12期间,有超过二十部莎士比亚作品被新搬上舞台,并成为保留剧目。

革命的烈火席卷俄罗斯,却无奈于本身即是火焰的剧院……永恒的神圣的火焰,人类精神的火焰。(红军与白军之间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约定,即不碰莫斯科艺术剧院。而且只有剧院有供暖。)

没人可以压制戏剧,即使是那些有机会这样做的人。我说的是无知的戏剧制作人——或者如我已故的朋友,《女孩佩格》(PegoMyHeart)的编剧哈特利·曼纳斯#pageNote#13曾经说过的,“光荣的看门人”。

我必须给你们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就在莫斯科艺术剧院首次访问之前几星期,我去拜访了百老汇最重要的制作人之一:实例——我与一位百老汇制作人就《贵人迷》(TheWould-beGentleman)#pageNote#14进行的面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