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因为有点难度,相较于第一场,刷下来了不少人。
其中包括陈不倦的两个同窗,以及陈不倦的堂哥陈脩贺。
让陈不倦有点意外的是,这一场男主依旧挂在榜尾,以一名之差惊险的入围了。
对于这件事情,陈老三夫妻两个很高兴。
陈誉山更是高兴的,一直说陈家祖宗保佑,他两个儿子都考过了。
对此陈不倦觉得有点膈应,明明他这一场依旧是第一,也没见陈誉山有多高兴。倒是看到男主考过了,高兴的整个人找不到北了。
是的,这一次陈不倦依旧是第一名。
这两次考的都是基础,他的基础砸的很牢固,对于他来说完全不难。
他会拿到第一陈家众人很意外,但是对于陈秀才却一点也不意外。
陈秀才当年要不是身体不好,一考试一受寒就开始生病,他的科举之路不可能止步于秀才。
他没有自信把陈不倦教导成状元,但是一个小小的童生他还是有信心的。
所以在得知陈不倦又是第一时,陈秀才也只是扯了扯嘴角而已。
等到第三场就难了,因为第三场考得是策问。
策问这种东西,就和语文作文差不多,比较偏向于个人喜好。
如果刚好合考官眼缘了,考官会越看越觉得喜欢。但是一旦不合眼缘了,或者政见与考官相反,就算考生十分有才华,名次也不会太高的。
这一点在考试之前,陈不倦就已经知道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考试之前天天往外面跑,到处打听县令喜好的原因。
这个时候,可要不得什么风骨之类的。该迎合的时候也要迎合一下,不然若是得罪了主考县令,别说是参加后面的科举了,光是一个童试就能考死你。
庭河县的县令大人,是个还算不错的父母官。至少不像电视剧里那样,什么“衙门口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因着这位县令大人人还不错,他们t庭河县的百姓日子也不错,跟周围其他县相比还算富足。
加上对方是寒门出身,诗集文章的风格,多偏向于朴实无华。
陈不倦在写策问的时候,就着重朝着这个风格靠拢。
不过他的字里行间,多多少少还是透着点野心。这一点从很早之前,陈秀才就说过不止一次。
有野心并不算是坏处,至少在他们县令的眼里,陈不倦有野心就代表他想往上爬。
一般想要政绩好看的县令,见到这样的读书人都不会特意打压,甚至为了以后多一份人情会给高分。
因为一旦这个考生鲤鱼跃龙门,日后他们成为了同僚关系后,他们之间也是可以互相帮助的。
而且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比如现在他是这里的县令大人,以后说不定还会成为某个考生的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