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冈兄弟,开饭店的事,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陈父担忧问道,考虑到二姨夫一家在东川省工作,见识方面比自己广阔,或许对开公司一事能提点一二,不至于抓瞎。
二姨夫敲了敲桌面,斟酌一番:“不管是沿海地区还是西津省,其中不乏人下海经商,现在国家扶持,政策好,开公司做生意肯定是随着国家方针。
中国是礼尚往来、人情社会,头上没人照拂是站不住脚,不是指官商勾结,而是要有领导看到你的价值,能下场保你。”
“这個道理,我懂。”陈阳回答道,做了这么久的谋划不正是为了有一颗常青树,“二姨夫担心的问题,在咱们县可以忽略不计,我个人最大的爱好是结交朋友。”
“那就没什么问题。”
“你为什么不去沿海展?”二姨夫认为经商还是要往特区走,不管是经济方面、外商投资、国家扶持政策,比西津省的机会多。
哪怕西津省也属于沿海,却不在规划的特区沿海城市中。
陈阳有自己的考虑,解释道:“如今的时代市场经济规则和运作方式对许多人来说是全新的。
缺乏经验和知识的人很容易陷入风险和困境之中。
我承认特区淘金者不胜枚举,可成功的案例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可能面临着失败和挫折。
社会经济水平低,许多人陷于贫困之中,生活无着,更多人是缺乏资源和机会,无法脱离贫困的困境,对于田地和铁饭碗保持坚守的态度。
特区不知道要失败多少人。”
听着陈阳侃侃而谈,纷纷表示欣赏,而陈父陈母表示听不懂,不影响他们为儿子骄傲。
隆妮美目盼兮,他还有这样的见识?掩藏好指甲盖那么一丢丢的小崇拜。
陈阳做事喜欢谋定而后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现在去特区展,一没钱二没人脉,去特区不是找死吗?
好比像赌徒赌博,你用一块钱去赌博,你可以赢无数次,但不能失败一次。
而资本雄厚的赌徒,可以失败无数次,只需要最后一次赢你,才是最大的赢家。
陈阳的眉目时而舒展时而微挑,“我迟早要去特区,至少不是现在。”
二姨夫微微点头表示认可,陈阳说的没错,许多人只看到他人的辉煌,自动忽视了败兴而归的人。
特区一棍子下去,不知道要拍死多少商人,表侄子规划的井井有条,明白自己的优势和确定,没有被冲昏头脑。
时刻保持头脑清楚,做生意头脑清楚非常重要。
“你既然有这個信心,万事俱备,二姨夫祝你水到渠成。”
“三个名额你准备怎么分配?”二姨夫好奇,想听听他的展板块和趋势。
“给大哥开一家私人菜馆,需要一张营业执照,衣食住行,民生根本,开饭馆肯定是赚钱的。”
“我则想开一個贸易公司,把西北地区的经济盘起来。”陈阳打算在特区开一家皮包公司,将特区的商品西进西销,以隆和县为点慢慢扩展业务。
“剩下的一個名额,我有大用,现在还没有考虑好。”
提到这里,陈阳还有一件事需要搞定,为了安稳做生意,他拍了拍手,站起来。
“我还有一件事,需要和家里商量,我需要改名字。”
众人注视陈阳,半晌没人说话,最终是陈父打破宁静:“你要做上门女婿?”
审讯的目光纷纷又转向隆妮,让她坐立难安,粉拳捶向陈阳的胳膊,“你解释一下。”
“误会误会,我是老陈家的孩子,怎么会做上门女婿,为什么今天会突然提起要改名字,因为之前在福安市得罪、牵扯了一些人。”
“我不是要开公司,开饭馆吗?”
“换個名字不容易被有心人盯上,等我做大做强,至少有谈判的筹码。
初始创业阶段,换個名字,不至于被人惦记。”
搞清楚缘由,众人长舒一口气,虽然老陈家不知道当年陈阳坐苦窑的具体原因,也知道肯定是被人点了。
只要不是做上门女婿,改名字的事情有可原。
“你心里想好改什么名字?”
“陈阳。”陈阳说出了前世的名字。
“这名字不错。”众人犹豫不定的时候,老妈率先表示肯定。
“我也觉得这個名字不错。”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改名字是一定程度规避风险的方法。
只有当家人没有话,陈父问向一旁的老太太,“娘,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老太太照顾着丈夫的喂食,老爷子除了有点痴呆记不住人和事,吃饭、行走都没有问题。
“名字不过是一個人的代号,张三也好,李四也罢,只不过是定义人的符号。
你是我儿子,你是李桂芬的丈夫,你是几个孩子的父亲,你是香茹和妮妮的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