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拥有读心术,那么你将会惊讶地现,每个人的脑海中每天都会涌现出无数邪恶的念头,例如杀人、出轨以及诅咒他人等。
而那些低俗的网络短剧之所以能够吸引观众,正是因为它们勾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龌龊欲望。
这时可能会有人反驳道:“我可没有这样龌龊的想法啊。”
但实际上,这只是他们选择忽视了而已。
人往往具有双重标准,总认为自己是善良正直的,即使明天即将面临死刑,也会坚信自己是无辜的。
对于自身的恶行,他们总是选择视而不见;而对于他人的恶行,则牢记于心。
比如:
当你开车时,如果看到有人加塞,你的内心肯定会咒骂:“这人怎么这么没素质,简直就是个傻逼!”
然而,如果你自己开车加塞,你的心里可能会这样想:“让一下又不会死,谁没有点急事呢?”这种双重标准的思维方式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再举一个例子,当你与别人打架后被警察带走并拘留,而对方却安然无恙时,你可能会愤怒地表示:“这也太不公平了!”
但如果情况相反,警察带走了对方,而你却毫无损,那么你很有可能会高兴地称赞:“警察叔叔真是处事公平公正!”
这些例子都展示了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双重标准。
我们往往对他人的行为持有严格的评判标准,但对于自己的相同行为则有不同的解释和看法。
这种双重标准的存在使得我们难以客观地看待问题,并容易产生偏见和误解。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克服这种倾向,学会以同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彼此,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同时,也要意识到每个人都会犯错,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无缺。
只有保持宽容和理解,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尊重。
所以,让我们摒弃双重标准,用更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对待世界,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二、刘擎曾言:“虚伪是对美德的一种致敬”。原因何在?只因他深知何为善,何为应行之事。
你脑海中的那些阴暗龌蹉之念,之所以未曾表露,也未付诸实践,正说明了你知晓何者为善,何者应为,以及何事会带来何种后果。
有人或许会说,自己偏爱真诚真实之人。
这让我联想到《水浒传》中的李逵。如今的电视剧对其形象多有美化,但当我阅读原着时,只觉此人可怖至极。
然而,李贽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时,皆对李逵赞赏有加,更甚赞其真诚、真实、率性而为。
我当时就在想:
如果我是当年江州街头摆摊的一个小商贩,突然有个人挥舞着双斧,从街头一路砍到街尾,只为了营救他的“及时雨”哥哥,却不幸将我也一斧子劈死,并一脚将我踢进河中,那么我的生命将会如此轻易地消逝。
又或者,如果我正在一家饭店里用餐,对面坐着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仅仅因为店家上菜稍微晚了些,便愤怒地拍桌子,结果导致我被碗里的饭菜溅得满脸都是。当我刚刚表达出一丝不满时,那个大汉竟然一拳打过来,瞬间打掉了我六颗牙齿。更糟糕的是,无处可诉,我只能将苦水往肚子里咽。
再假如,我亲眼目睹有人为了赚取某个人上梁山,竟然残忍地将一个年仅四岁的小孩一劈两半。。。。。。这样的场景实在令人不忍直视。
面对这些情况,我还会喜欢这种所谓的“率真”吗?或许不会,因为这样的行为已经出了道德和人性的底线。
回想起高中时代,我有一个身材高大的同学特别喜欢捉弄别人。一旦对他人有所不满,他就会毫不掩饰地直接开怼。然而,我同桌却认为那是一种率真的表现,他觉得这个人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表达,相比那些虚伪的人来说,才是真正令人讨厌的。
但当时我心里却暗自嘀咕:“你丫的是没有被他捉弄过吧!”
有些人对于虚伪非常敏感,他们认为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就是虚伪,比起伪君子,他们更愿意接受真小人。
比如,他们觉得李逵比岳不群更好。然而,事实上,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和愚蠢的。
从人类历史展来看,文明的进步实际上是将大量的真小人转化为伪君子的过程。
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道德规范、法律制度等因素的重要性,并开始通过伪装自己来适应这些规则。
因此,可以说虚伪是文明的一种副产品。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虚伪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人性中存在着许多黑暗的一面,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我们需要用一些方式来抑制这些负面情绪和行为,其中就包括虚伪。
虽然虚伪并不完美,但它确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避免冲突和矛盾。
当然,我们不能过分强调虚伪的作用,否则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疏离和信任的丧失。
在生活中,我们还是要保持真诚,尽可能地展现真实的自我,这样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和亲密关系。
三、虚伪除了克制野蛮和龌龊,也是自我保护。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真诚,但同时又害怕受到伤害。
于是,人们开始学会伪装自己,用虚伪来掩盖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被他人看穿,还能让自己在社交场合中游刃有余。
然而,这种行为也让人感到孤独和无助。
我们无法与他人建立真正的联系,只能在表面上维持着虚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