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高祖皇帝斩蛇起义,创立大汉基业,历经四百余年,传至朕手。”
“然中道衰微,奸臣当道,以致社稷倾覆,百姓流离。”
“幸得忠臣义士奋力匡扶,今日朕得以迁都洛阳,重整河山。”
“为表彰功臣,激励士气,特封赏以下诸臣:”
“封辛弃疾为骠骑将军,冠军侯,领豫州刺史,以表彰其攻克洛阳,安定中原之功。”
“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兼丞相事,总理朝政,其睿智筹谋,国家栋梁,朕深嘉许。”
“封徐庶为尚书令,辅佐朕处理朝政,其智谋深远,朕甚嘉许。”
“封姜维为征北将军,雍凉侯,领兵北伐,清除曹魏余孽,其勇武善战,朕甚倚重。”
“封邓艾为安北将军,领宛城太守。”
“封关平为镇东将军,关内侯。”
“关兴为安东将军,周仓为安南将军。“
“榔头为虎牙将军,韩勇为镇军将军,侯风为平东将军,卫凡为安远将军,”
“马良领治中,协助关羽治理荆州。”
“封张苞为镇北将军,狄道侯。”
“魏延晋升为征西将军。”
“马岱为平北将军,王平为安汉将军。”
“追谥马超为威侯,以彰显其为大汉立下的赫赫战功。”
随着李严宣读完诏书,辛弃疾等人纷纷上前,躬身谢恩。
“臣等叩谢陛下天恩!”
“众卿请起!”刘备伸手虚抬。
待辛弃疾等人直起身子,刘备起身扫视台下众臣,朗声开口。
“为了汉室九州归一,山河一统。”
“朕决定挥师南下,横渡长江,收复江东。”
闻听此言,大殿内文武百官不由小声议论起来。
“眼下中原尚未完全平定,此时大举南下是否有所不妥。”
“所言甚是,眼下应该稳定中原局势,休整生息,等待合适时机再行南下。”
“否则一旦重蹈赤壁覆辙,那么大汉江山一统将遥遥无期。”
“。。。”
“陛下,眼下中原局势未定,我军数年征战亦需要休养生息。”
“臣提议,陛下可派人前去江东劝降。”
“一来为了争取时间,二来若是孙权应允,那么陛下亦可不战而屈人之兵。”李严微微躬身。
刘备微微颔首:“正方所言,亦有道理。”
“然而,孙权非等闲之辈,恐不会轻易归降。”
“但尝试劝降,或许能为我们争取一些时间,稳定中原局势,加强军备。”
话到此处,刘备看向诸葛亮:“孔明,汝以为如何?”
诸葛亮轻摇羽扇:“陛下,正方之言太过理想。”
“一者孙权绝对不会轻易归降,再者我军虽常年征战,略显疲惫。”
“但眼下正是我军士气正盛之时。”
“倘若不能一举恢复汉室一统,那么待时日渐久,兵卒士气疲痹,汉室一统恐将遥遥无期。”
“臣提议,陛下应立即挥师南下,不给孙权以准备之机。”
徐庶迈步出列:“陛下,丞相所言极是。”
“古语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南征江东已然刻不容缓!”
“元直所言有理。”刘备轻轻点头,看向诸葛亮:“不知孔明心中可有详细计划?”
“陛下,臣认为,我军可分兵两路。”
“一路由水路进发,直取江东;另一路从陆路进攻,形成夹击之势。”
刘备听后,目光中闪烁着决断之色:“好,便依孔明之计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