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使者只停留了三天,发觉李云飞已无再见之意。
也是干脆,直接带着随从走了。
李云飞并不以为意,继续完善着各项作战计划。
不经意间,一个月过去了,时间走到了9月下旬。
秋收结束了。
放了秋假的本地士兵们,也收割完秋粮,开始陆续回营。
按理来说,现在是最佳出兵时机。
但有限的军工厂产量难住了李云飞。
正常来说,军工厂出产有100把步枪及弹药。
安排大量的工匠和工人进厂,理论上会增加产量。
但可惜工匠和工人们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制造枪械的知识,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练手。
所以这一个月下来,也不过堪堪提升到了每天120把步枪的产量而已。
虽说随着工人们的熟练度越发熟练,以后的产量还会继续攀升。
可李云飞手下已经有了八个超编的连队,人数早已经超过了四千,达到了将近五千人之多。
至此,步枪的更新换代工作还远没有完成,差额还有两千多。
于此同时,李云飞心心念念的75毫米山炮和轻机枪也已研发完成。
没有投入生产的原因,也是因为如此,这让李云飞非常纠结。
按照军工厂一天两门山炮或者十挺轻机枪的产量。
加上需要生产足量步枪的时间。
如果想实现让山炮进连,机枪进班的预想。
怕是要等到十一月甚至十二月了。
而不用想,那时已经是西北的冬天,将会格外的冷,还要安排生产刚提上研发的36式冬季军服。
如果不能在下雪之前,占领整个甘省,那就得等到第二年春天了。
可甘省的冬天,动辄就是零下十几二十几度的极端气候。
除非特殊情况,几乎没有人会选择在这个季节打仗。
所以下雪到春耕,这几个月的时间,也正是自已苟住发展的好时机。
还能为来年拿下宁省、青省甚至陕、疆二省做好筹备。
思来想去,反复权衡的李云飞决定还是要出兵,不过计划再次进行了修改。
连夜敲定新方案后,全军开始了忙碌。
先是帮第一期出发的两个连收拾好行军囊、补给和武器弹药。
第二天天亮后,没有任何仪式,以周国平为主带领两个连队,迎着黎明的阳光离开了九泉。
作为一期兵力的两个连队,他们将配合已经部署在张野和威武一带的胡先觉所部侦察连,一同作为先头部队,合并为第一团。
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拿下那些没有抵抗的县城,并为后续大部队开路。
第三天,周泽和宋代远为主的第二期四个连队合并为第二团,也带上武器装备和补给,迈向了东方。
这第二期的这四个连队,全部换装了新式步枪,也带走了所有的手榴弹及炸药包。
他们将作为主力部队,配合一团,投入到可能会发生遭遇的战场。
李云飞自已则带领剩下的八连,再等五天。
这五天里,李云飞先用这个月攒下的点数,招募了不带武器的两个排出来。
其中一个排与剩下已训练好的预备队组成一个新的连队,第九连。
另外一个排则作为守备部队,留守九泉和佳宇关。
同时再次从本地招募和训练一些新兵,组成第十连,以防止可能会出现的叛乱和意外。
然后直接从老旧步枪里挑选了一批状况不错的给九连先用着,也不换装新式步枪了。
待五天过去,则会带上生产出来的十门山炮。
在前方遭遇大规模战况的时候,主要以炮兵连的身份出现,进行支援。
而九连,他们会在自已走后再等待十天。
最后带着新生产出来的步枪和少量机枪,以及大量的补给,作为预备队,快速赶上主力部队。
马上,五天时间已到,李云飞也按照计划,开始出发。
没想到就在当天傍晚,李云飞准备扎营的时候,前方就传来了第一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