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时候的人做梦都想捧上铁饭碗,原因真的有很多,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很难理解。
它不光是为了赚工资,还有一种身份上的认同感。
王景林也知道梁颖考到了全省第一名,只不过他昨天去了邻市出差,没有参加慰问。
听完儿子的话后,他起身回房,拿了一个红包过来。
“远远,你帮我带个红包给小颖。就说这是我跟你妈的一点小心意,祝她前途似锦,未来可期。”
王远拆开看了看,红包里面有十张十元的钞票,一共是一百元。
他惊讶地问王景林:“你们送这么多吗?我这个同学兼好友才包了66块。”
这年头就算亲朋好友结婚,一般也就随礼二十或五十,一百块极其罕见。
像同事、同学这种更浅一层的关系给得更少,一般就是五块、十块意思一下。
这是因为八九十代人员流动性不强,同一个单位的人可能会共事十几二十年,一直干到退休也不稀奇。
即使有些人中途被调到其他单位,搬了几次家,大家还在同一座城市。
收礼的人没有想过跑路,送礼的人也不用担心份子钱收不回来。
既然都是你来我往,没必要整得太大。
而且按照临州这边的风俗,还礼时必须加一点,不能是单数,否则不吉利。
比方说今天王景林和李素琴给梁颖随了100块钱,将来她还礼时绝对不能给101、103这些单数。
102倒是可以,不过人家送你100块钱,过几年你加2块钱还回去?
这有点说不过去,毕竟100块钱存在银行里的利息都不止2块钱了。
所以100块最少要加8块、10块还回去,时间越长加得越多,这是不成文的规矩。
见儿子一脸惊讶,王景林解释道:“这是你妈的意思。临钢建厂几十年,还从来没有出过状元,你妈说要沾沾喜气,十张钱正好是十全十美。”
王远心想:「你换成一块钱一张的钞票,不也是十张吗?不过老妈还是一如既往的迷信啊。」
可能猜到了王远的担心,王景林又主动说了一句:“你让梁颖以后不用还礼,这是我们长辈的一点小心意,跟你们小辈不搭界。”
王远没吭声,心想怎么可能。
梁颖这个女人他太了解了,明年她就会趁着他考上大学的机会,把这些钱还回来,而且她会把两个红包全还掉。
王远甚至能够猜到,她应该会包一个180元的红包。因为他的66元加上父母的100元正好是166元,等于是梁颖凑14元还回来。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假如甲某家里有3个小孩,乙某家里只有1个小孩,那么乙某不是摆明了要亏本?
因为碰到升学(临州这边的升学是指小孩考到了中专、大专或大学,像小升初、初升高不算升学)、结婚、满月这种人情来往,他要送出3个红包,却只能收回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