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却是个一字不识的文盲。
类似谢成这样的角色,在许大背后,尚有不少同僚,个个目光迷离,静静地期待着徐达给出解答。
徐达思索片刻,引领这几人退后几步,低声道:
“窦小哥的意思是,不可轻易杀害文官,否则文官群体将会团结起来,对我们稳固的江山造成动乱。”
“为何不可?哪个敢来?让他试试我老谢的狼牙棒!”
谢成剑眉一挑,紧握拳头,似要高声反驳。
却被徐达迅捂住那张大嘴。
“嚷嚷什么?就你有种?”
徐达眉间流露出忧虑,低声责备道,
“不怕死的不止你们,想当年我们几兄弟手持破刃大刀,向着敌军炮火冲锋,身边兄弟接二连三倒下,我们何曾畏惧过?你以为那些文人的骨头都软弱不堪么?
“再说,仅凭你一刀之力又能杀几人?若把他们都杀了,这江山还要不要了?”
一番训诫后,徐达转身看向窦澈,眼中交织着赞赏与忧虑。
欣慰的是窦澈年纪轻轻就能深入洞察朝局;忧虑的也正是这一点。
想当年,即使是他在现胡惟庸结党营私时,也只能选择默不作声,保持中立。
窦澈想要改变现有的朝局困境,恐怕绝非易事。
更何况,要说服朱元璋更是难上加难。
果然,在一段难耐的沉默过后,朱元璋抬起眼眸,缓缓道:
“假如朕命你执掌锦衣卫调查此案……”
“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窦澈嘴角微扬,同样凝视着朱元璋。
“元至正年间,宰相换了几任。”
“百姓就不造反了吗?”
朱元璋腮帮子紧绷,牙齿咬合之声清晰可闻。
这小子,动不动就把自己与元顺帝相比!
他哪里有元顺帝那般残暴!
不可否认,窦澈的策略确实奏效,正是这种胆大包天地将朱元璋与元顺帝相提并论,才让这位固执的帝王心中警醒。
“那你又有何高见?”
“既然你觉得锦衣卫行事鲁莽,难以担此重任,不如由你来接手锦衣卫如何?”
又一次!
窦澈心中长叹,为何说他不喜欢和朱元璋讨论正事?
还不是因为每当朱元璋理屈词穷时,就开始耍无赖。
然而窦澈向来不吃这套,他抬头直视朱元璋,一字一句地说:
“既然如此,若皇上执意要我执掌锦衣卫,我建议彻查曲阜孔家,抄家、斩、抓人、灭族,这样一来,文人间的结党营私必将荡然无存,皇上以为如何?”
妈的,撂挑子谁不会?
老子还能掀桌子!
果不其然,朱元璋脸色阴沉,没好气地道:
“那你想怎样?就眼睁睁地看着我大明江山倾覆不成?”
“你曾说过要做一名武侯那样的名臣良相,你现在就是这样辅佐太子的武侯吗?”
“因此必须严明法制,依法治国!”
窦澈的声音坚定有力,仿佛金石撞击,响彻在这包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