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去年她就在这牛头山上采到一株人参,据她观察,这根人参至少也是一百年的老参,可值老鼻子钱了,她当即就把这个人参搬进了自己的空间,起初她还担心会不会养不活,后来现,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这人参在这个里面养的是好好的,甚至看起来更加精神了。
不过她虽然她空间里有些吃的,但是却不能正大光明拿给姐姐和弟弟,只能偶尔偷拿,还不能被张氏或者其他人看见,真是个问题。
苏蓁不由得叹了口气。
顺着山路回家,透过树木能看到下面的村子,那个就是苏蓁住的村子,苏家村。
苏家村是大昭国的青州城里一座不起眼的小山村,背靠牛头山,依山而建,村子前面有一大片良田,良田边上还有一条河,河不宽,河上有一座独木桥,顺着河走是一片松树林,还有一条弯曲的小路通到外面,顺着这条路继续往前走,再经过几个不大不小的村,就可以一直到达二十里外的香溪镇。
村子里面阡陌纵横,房屋错落有致的摆开,其中,除了村长家和另一户姓吴的人家以外,最大的房子就是他们苏家了。
四四方方的大院子,正房三间房,右边是苏正禄老爷子和张淑翠老太太带着他们的老来子苏有宝三口住,不过大多数时候,苏有宝都跟着大房在镇子上读书,左边是小姑子的房子,中间的堂屋平时用来一大家子吃饭和谈正事什么的,聚在一起用的。
院子的两侧是东间和西间,东间三间房,住着最有出息的秀才苏老大一家六口人,西间也是三间房,苏老二和苏老三一共九口人住着其中两间,还空着的一间房说是要用来做书房用,给家里的几个孩子启蒙用的,但现在已经落灰了,搁置了杂物。东间和西间靠近正房的一侧还有两个耳房,一个用来堆放粮食谷子之类的,下面还有一个地窖,另一个就是厨房了,平时做饭都在那里。
靠近大门的两侧搭了两个草棚子,一侧是放着农具犁,锄子之类的,还有箩筐,另一侧是摆放的整整齐齐的的柴火堆。
后面还有一个院子,用篱笆围着的,一陇一陇的种了绿油油的青菜萝卜豆子之类的,靠着墙的一侧还用黄泥巴围了一个茅厕,搭了一个牛棚和猪棚,又圈了一块地方给张氏养些鸡鸭牲畜。
日落西山的时候,苏蓁走到了村子里面,小小的身体背着大大的背篓,里面装了满满的猪草。
“小蓁回来了啊!哟,又割了这么多猪草,你爷奶可真是好福气,有你们这些个勤奋孝顺的孙女。”
说话的是住在村尾的林大娘,个子高高的,脸有些长,眼皮有些耷拉,头上包着一个布花巾,手上挎着一个菜篮子,正在择菜,笑着说道。
苏蓁心里只想说出呵呵二字,但是面上还是笑着说道:“婶子说笑了,不知道婶子有没有看到我三姐和三弟?她们。。。。。。”
“小蓁,小蓁!”
“三姐!”
一句话还没说完,正好就听到苏芜和三弟苏文谦在前面不远处喊她。
“哟,可巧了,你三姐和三弟都在那里呢。”林大娘收起手上的篮子说道。
“小蓁,我们在这里。”
说话的是她的亲姐姐苏芜,家中排行老三,还没到豆蔻年华,今年十一,因着长期营养不良,整个人看着瘦瘦小小的,也没比苏蓁高多少,现在背着一个比她还大的背篓,显得格外的瘦弱。
苏芜快步走到苏蓁面前,面带焦急,微微的喘着气,黄干瘦的小脸因着眼底有光显得生动起来,干黄的头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有一种柔软的感觉。
苏芜的身边是亲弟弟苏文谦,今年才五岁,相比较大伯家的四弟苏文豪来说他更像弟弟,这会儿脸上的巴掌印子还没消失,一张稚气黄的脸庞上洋溢着大大的笑容,脆生生的喊着她五姐。
苏芜将苏蓁背篓里的镰刀拿到自己手上,又从自己的背篓里抓了一把猪草到苏蓁的背篓里,这一下就把苏蓁的篓子塞得满满的。
“好了,快回家吧,不然晚了奶奶又要骂人了。”苏芜叹了口气。
苏蓁撇了撇嘴,浑不在意的说道:“她哪天不骂人了?”
“嗯嗯,没错,没错!”三弟苏文谦紧接着就附和说。
“你才几岁啊,知道什么呀?就应和着你五姐说话。”苏芜看着她们两个不由得笑了,就像看着两个小孩子。
苏芜是房中的长姐,认为自有一份责任在身上,好好教导爱护下面的弟弟妹妹认为她也有一份责任,确时常忘了她也才不过十一岁。
三个孩子就这样排着排顺着村里的黄泥小路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