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停顿了一下,然后说道;
“一阳指乃是天龙寺的武功绝学,为大理段氏所创,运功后以食指点穴,出指可缓可快,缓时潇洒飘逸,快则疾如闪电,但着指之处,分毫不差;
当与敌挣搏凶险之际,用此指法既可贴近径点敌人穴道,也可从远处欺近身去,一中即离,一攻而退,实为克敌保身的无上妙术;
一阳指虽说是武功绝学,但实质上来源于中医;”
听到这里,叶东好像开了天窍,犹如雷击;
因为在中医和武功上,叶东似乎有所感知,一定有一脉相通之处,只是从来没有想得这么透彻;
也从来没有听说这样的结论,今天听大师所说,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只听大师又说道;
“中医典籍《素问·阴阳类论》云:“一阳者少阳也。”王冰注曰:“阳气未大,故曰少阳。”。阳主生,少阳为阳气初生,其脏应肝,五行应木,其时应春,春之一阳初生,生机乃,万物于生,一阳初始而生生不息。阳气为人身之大宝,故一阳指可使人一阳初生如春之万物生,实乃救人之术而非杀人之功,故小说中一灯大师用“一阳指”点穴让黄蓉内伤痊愈;”
听到这里,叶东彻底领悟到中医和武功之间的关系,也使自己的中医水平更上了一层楼;
也对大师的武学造诣钦佩不已,难怪有人说,高人均隐藏于古寺山林之中;
当下大师又将一阳指的口诀演练一番;
叶东既已把易筋经突破第三层,又把洗髓功圆满完成,大师略加指点,已熟练运用自如;
忽然顿悟叶家祖传绝学—鬼星点穴手,似有和一阳指异曲同工之妙,于是把鬼星点穴手施展中的不明白之处一一向大师做了请教;
天下武功本是同宗同源,大师听得叶东介绍,已明其理,一一做了指点;
一个时辰之后,叶东已然把一阳指和鬼星点穴手融会贯通起来,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圆转如意;
鬼星点穴手甚至比一阳指威力更强!
但是招式之间似有相通之意,使用起来却是不再拘泥于一招一式,挥洒自然;
叶东叩,连连感谢;
大师却是继续手中持卷,微微一笑,不再言语;
叶东上得第五层;
只见一位枯瘦老者却是在抄写《易经》;
叶东大为不解,佛门高深修炼者怎么会推崇《易经》呢?
佛法起源于公元前5-6世纪的古印度,创立者是悉达多·善达(又称释迦牟尼佛);
他原本是一位王子,但在年轻时放弃了王族生活,成为一名苦行僧,经过多年的修行,他最终在菩提树下证得涅槃,成为佛陀;
佛教主张四圣谛(苦、集、灭、道),强调因果律、轮回转世和八正道;
佛教的最终目标是解脱轮回,达到涅槃,佛教教义丰富多样,既有对世间苦难的剖析,也有关于生活智慧的实践指导;
而《易经》则是华国本土远古文明的产物,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涵盖万有,纲纪群伦,广大精微,包罗万象,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生活、律法、文学、医学、艺术、数学、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在叶东看来佛经和《易经》怎么也不可能联系到一起?
于是问道;
“晚辈请教大师,都说佛法无边、普度众生,而佛学更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难道大师佛法修为已至顶峰,开始研学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了吗?”
只听得大师微微一笑说道;
“正如施主所说,佛学博大精深,一部经书值得每一个佛门子弟修行一辈子,怎可有达到顶峰一说;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后,逐渐在中国各地传播并与当地文化相融合,汉传佛教在传播过程中,结合了儒家、道家的思想,形成了如禅宗、净土宗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教派;
老衲只是不拘泥于一家之学,对自然界的现象感兴趣而已;”
原来如此,叶东恍然大悟;
“大师不拘一格,所学包罗万象、融会贯通,晚辈实乃佩服至极!”
说罢,垂手恭立;
“施主既然已迈步这第五层六合塔,想必武功修为已进展至鼎峰,只是不知一阳指修炼到第几品?”
叶东使出右手,任由大师相握;
不一会儿,大师神情惊异万分;
“没想到施主资质禀赋,百年来第一次所见,短短时间内,便把一阳指修炼至第二品,可惜可叹!
本寺也只有老衲的师叔修炼至第二品,只是师叔已圆寂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