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已經給皇后和太子送了信,說了還會在這邊留半個月,他們會安排好的。」
皇帝輕輕搖著手中的扇子。馬上中秋了,天氣還是怎麼還是這麼悶熱。
幾人見皇帝心中有數,便另起了個話頭。
「巫娘娘那邊,不知是何想法?」
「既然她答應了我們,想必不會食言。」
「她既然沒有拆穿我們,那我們就是普通的平安村人。」
「如此也好。」
==
重修官道。
自平安縣到西京,途中要經過的十餘個縣的縣令同時接到了這條命令。
用一種名叫水泥的東西。
平安縣縣令頭一次見到這水泥時,不由感嘆,也不知是誰起的這個名字,竟如此貼切。
只需要把水倒進這細泥裡面,輕輕攪拌,再將其鋪在乾淨的道路上,放置兩天,這路竟然就變成了一塊完整的石板路。
中間沒有任何縫隙,比石板路平整了不知多少倍,還比石板路更易修建。平安縣令一掃收到命令時的煩悶,欣喜若狂。
平安村縣裡至今也只有兩條石板路,不同於現代的青石板,容易切割,鋪陳便利。
古代的石板路,通常要先找農夫從山上把合適的石頭背下來,再找石匠將其打磨成合適的樣子,最後再找築路工匠鋪成石板路。
這中間要耗費無數人力物力,有時甚至要徵發徭役才能修完一條小小的石板路。
而官道,雖然無需全是石板,但需要花費的人力物力只會更多。
其他接到此條命令的各縣縣令,不似這平安縣令,第一時間見到了這水泥,只以為是如往常般修建國道,心裡不由開始發苦。
老百姓好不容易從戰亂中走出來,休養生息了幾年,這才剛剛好轉,又要傷筋動骨了。
畢竟修建官道,哪朝哪代不徵發徭役?
於國家而言,官道不僅起到聯接起中央與地方以及各縣城之間的關係,更重要的是還能方便運糧行軍和傳遞文書,
但對老百姓來說,修建官道,累得要死,沒有工錢不說,還要自帶乾糧衣裳。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