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安荀点头:“正是。”
“我也听说你下了政令,只不过,从百姓手中征秋粮实在困难。因为临近秋收,百姓的米仓最是拮据之际,他们已经没粮了。百姓手上没粮,但其实粮商手上还有。。。。。。”
她继续道:“我在金州时就曾见粮铺生意红火,每个米铺后头都有大粮仓供应。此
()前我在那买一万石粮,掌柜的居然当天就交货,可见粮仓实在丰满。”
陆安荀问:“大姐的意思是从粮商手上买粮?”
苏娴点头:“正是。”
闻言,陆安荀与祁渊对视了眼,道:“其实买粮的法子我们也想过,只是困难有二。”
“其一,五十万石粮不是小数目,这笔钱我们拿不出,朝廷也不会给。”
“其二,你说的是金州有粮,而并非燕山府。眼下燕山府的粮能征的已经征得差不多了,粮商手上并无多少余粮,即便花钱买也不见得能有五十万石。”
苏娴:“这第二个倒不难解,只是钱的事,或许可这样。。。。。。。。”
她道:“买五十万石粮不一定非得出五十万石粮的钱,可先出一半,余下的等秋税交上来后再给。生意买卖本来也有这种惯例,何况你们是官府,由官府出具凭证更可信,想来粮商也愿意协作。”
陆安荀道:“尽管如此,剩下一半的钱上哪筹?实不相瞒,因为打仗,燕山府已经穷得叮当响了。”
默了默,苏娴说:“可否向民间筹集?百姓没粮,但余钱想必还有些,官府以利相许,兴许百姓愿意借。而且这钱并非强制,有钱的自愿借,没钱的不必给。再有就是,我手上有些钱也可借出来,另外我还可写信与好友们,他们或许都能借点。这般凑的话,估计是够的。”
陆安荀琢磨了下:“法子好是好,若是两个月前,我必定采用大姐的法子。可眼下留给我的时间不多,离筹集最后五十万石粮不剩二十天了。这般筹钱的法子耗时过长,待钱筹够再买粮运粮,恐怕前头战场上的将士们等不得。”
“这。。。。。。。”苏娴叹气:“这筹钱法子确实耗时久了,不若用现有的钱先买一些粮如何?我手上的钱加上小妹的,或许能买五万石。”
这时,祁渊开口道:“我这也可买五万石。”
那就是十万石,离五十万石还差四十万。
远远不够。
室内突然安静起来,须臾,苏绾眼睛一亮:“我大姐说得对!”
“买五十万石粮不一定要出五十万石粮的钱。”她合掌,高兴道:“我想到个主意,正如大姐说的法子,只是手段更直接些。”
三人看向她:“何意?”
“我大姐说花一半的钱先买粮,这是商市惯常的规矩,可若是不花一半呢?”
“不花一半,花多少?”
“当然是越少越好啊。”苏绾说:“最好少到咱们手上的钱就能购买五十万石。”
一听,陆安荀立马将椅子拉过去挨着她坐:“那你说说,怎样用买十万石的钱买五十万石的粮。”
“其实法子也简单,那就是让粮商的粮降价卖给我们。”
祁渊问:“用十万石的钱买五十万石的粮,这买卖怎么听都是粮商亏,他们岂愿降价?”
“不!”苏娴顿时也明白了苏绾的主意,当即道:“他们愿降价!”
苏娴笑起来:“小妹可是想说买卖竞争中的降价策略?”
苏绾也笑起来,不愧是经常做买卖的大姐,一听就知道怎么降价,而且怎么让粮商心甘情愿降价,甚至亏本也要卖。
的确是降价策略,也是商业中常说的价格战。
“正是。”苏绾点头:“我们加入他们,再竞争他们,最后逼迫他们不得不降。”
陆安荀听得云里雾里:“什么加入,什么竞争?能否说清楚?”
“陆安荀,”苏绾问:“你手上现在有多少粮?”
“大概。。。。。。。”陆安荀算了下:“十五万石。”
“这十五万石最迟多久送去战场?”
陆安荀道:“五十万石分批次送,这十五万石最迟二十天后要送往战场。”
“二十天够了。”苏绾说:“你且把这十五万石粮交给我,我保准在二十天内不仅还你十五万石粮,还另外给你筹够五十万石。”
听得此,祁渊缓缓问:“你们要去金州买粮?”
“不,就在燕山府。”
“可燕山府没粮。”
“无碍,”这时,苏娴自信道:“我们有法子在短时日内让燕山府粮食满仓。”
。
燕山府州郡乃范阳郡,此时,范阳郡长庙街上,正丰米铺的小厮天刚刚亮就起来开门了。没多久,他听见街边热闹,探眼望了望。
只见街头的一家米铺门前排了好些人,他好奇地站着瞧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