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风云小说>成为港姐会怎样 > 第49章 收获日下(第1页)

第49章 收获日下(第1页)

就是因为米粒穿越前是2o23年,因为她的其中一个闺蜜是刚好是研究中华家金融历史的,特别是港城金融史她最熟悉,这一年是港城金融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

听闺蜜说港城这个转变足足等了28年,当时她闺蜜很严肃这样对她说了两个如果?

1、如果当时1983年在港城港元危机的时候,中华家能及时出手,把它列为谈判的重要之一,可能就不需要等28年这么久;

2、如果当时1983年确定换成这个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那可能在回归之前,港城的展可能会更进一步,变成跟睿士一样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而且是以我们这边东洲为主的。

并且中华家的展,通过港城这个对外窗口可能更快。

还给她看了一篇知名金融写手,写的一篇让中华家和港人警醒的一篇文章。

前世今生米粒的记忆加强后,这篇文章内容截取也离她穿越过来这一年的那个港元爆的时间太近了,所以记忆犹新!

文章内容:[1983年1o月15日,港城结束了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正式实施与米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

港城联系汇率制度属于固定汇率制度。在联系汇率制度下,港元以7。8o港元兑1米元的汇率与米元挂钩。

与其他固定汇率制不同,这是一种货币行局制度,Z府或中华家银行在正常情况下不会主动插手干预外汇市场(即透过控制港元的供应与需求来直接影响汇率)。

在联系汇率制度内,汇率稳定主要透过港城三间钞银行(中华家银行、港城魔都惠丰银行、查达银行)进行套兑活动达成,可称之为一个自动调节机制。

此制度,剥夺了港城一度拥有的货币主权,这其实在事实上转移了港城的一部分的主权和一部分的治权。

很遗憾,鹰方对此讳莫如深,港人对此装聋作哑,中华家对此茫然不知。

前世二十八年过去了,种花家人和港人谦恭地依循一《中鹰联合声明》的承诺,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个怪异的联汇制度。

港城联汇制度渐渐变成了港城社会的一种宗教。

几乎没有人敢于质疑港城联汇制度的弊端。

“五十年不变”,变成了无形的紧箍咒。

没有比较,很难看出高下。

……

当时睿士和港城,具有同等的经济规模,具有同样的区域经济地位,最奇妙的是,两地具有近乎相同的货币进化历史。

唯一不同的,是睿士没有经历1983年的港城式巨变。

他们坚守住了七十年代初实行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睿士将这一制度不断完善,坚持至今,睿士的国际收支持续顺差,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睿士珐郎信誉日益提高,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逐渐加强,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之一,睿士得以成为全球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很遗憾,港城的命运多舛,港城于1983年选择了米元联汇制度,港城丧失了拥有一个主权货币的历史性机遇。

查阅睿士货币史,令人对港币扼腕叹息,1983年港城选择了固定联汇制度,港城与睿士分道扬镳,港城失去了货币主权,也同时失去了弥足珍贵的经济主体性。

港城失去了主体性,只能是看别人脸色吃饭的附庸经济体。

而1983年间,港城曾经试图建立具有主权意义的货币,却以失败而告终。港城现行的联汇制度,是一种代币行制度。

准确地讲,今天的港币不过是一种米元兑换券而已。

历史地看,港城错过了展壮大自己的机会。

一般而言,港城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际金融中心,采取与米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似乎无可厚非。

联系汇率制度,可以为港城提供了一个稳定的、低成本的、高效率的交易结算工具。

这对于港城金融产业的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是,联系汇率制度一向都是双刃剑。

它带给港城一定的方便同时,也带给了港城严重的问题。

先,没有货币主权,就没有管理通货膨胀的能力。

在刚性的联系汇率制度下,米元持续贬值,必然导致港城的持续通货膨胀。

港城的持续通货膨胀表现为房地产长期的畸形繁荣,可以说是一业兴旺,百业萧条。

任何一个社会,资本利得长期高于劳动所得,这个社会必然产生劳动挤出效应,这个社会必然丧失创造价值的能力。

事实上,港城六、七十年代那种创业和创新的能力,在1983年之后消失了,港城不再像一个工厂,而更像是一个赌场。

虽然金融圈和娱乐圈得到港城黄金时代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