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自言曾把这个想法拿与林范集看。
林范集那个老封建,第一反应就是觉得周自言在开玩笑。
“周相公,我明白你说的这个经济与民众的关系了。但是……你可知道你现在在说什么?”
“这民生经济,与这个……这个什么思想教育有什么关系?难不成那些务农之人读了书,就能明白如何种地了吗?”
“有这个时间,不如教教他们如何翻田,如何育种。”
林范集虽然觉得周自言这个想法不错,但他是土生土长的大庆古人,就算他读过万卷书,一开始也坚定的认为,与其想办法提高思想教育,还不如踏踏实实的教授一些技巧,让他们有一技之长。
林范集还说:“周相公,就算咱们这识字班现在开起来了,可你看我大庆疆域,还有多少地方没有办起来。咱们只是办了个识字班,就先写被氏族那些人戳成筛子,你信不信,若你这个想法写成折子递上去,第二天你就有可能命丧街口。”
面对这样的质问,周自言无话可说。
因为林范集说得对。
大庆虽然开了识字班,可大庆整体情况,还是氏族垄断读书途径。
很多小地方的百姓,还是没能读上书。
但他们既不会读书,也没有一技之长,将来只能务农。
若是能安安稳稳的务农也便罢了,若是务农时遭逢大难,又不能及时解决问题,那自然会走上极端。
周自言回去想了两天两夜,还是坚定地认为,思想教育是一切之。
只有思想改变了,不再从思想上犯懒,才能更好的使用后面的‘技巧’。
若无思想,那给他们再多思想也无用。
如此,两个人又开始吵。
他们俩翻阅大半典籍,吵了大半个月才终于达成共识。
大庆百姓多儿女,有时候养育一个孩子都能费掉整个家庭。
这个时候,读书就非最优解,去学学其他技巧,将来也是一门本事。
但是这治标不治本。
若是思想不正,学什么都没用。
最后,周自言和林范集一致认为,虽然现在想要提高全民的思想教育太难,但思想教育必须得有,哪怕只有浅浅的一层教育,也必须要有。
同时,能够帮助到民众的,切实的技巧也不能少。
两手抓,才能真的让大庆焕然一新。
他们俩联手,用了七天时间,才写好一份折子,递了上去。
可敬宣帝看过后,直接按下折子。
事后两个人才知晓,敬宣帝并非不同意,只是他作为帝王,认为这种事情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
现在提出来,成功的可能性为o,只能暂时按下不。
所以直到周自言离京时,他们都没拿出一个像样的策案出来。
现在看到这道题目,周自言立刻想到这个还未解决的问题。
不过保守起见,第一场还是要从文本出,不能直接抒自己的意见。
周自言稍加修改,便写好了第一道题的答案。
写完第一道题,仔细又看了一遍答案,确定没问题后,停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