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风云小说>穿越大明之我是崇祯 > 第70章 茶茶户茶课税(第1页)

第70章 茶茶户茶课税(第1页)

“怎么就用不了,像是石灰、耐火砖等未来的用量肯定很大,而我们要建设的高炉也不是一个两个,所以你们要规划好后续的高炉建设,不仅仅是高炉,还需要有炼制焦炭的炼焦炉等建设。”

“光是这些炉子的数量就需要大量的人手,一万人估计都不算什么,后续如果连矿山的矿石开采,和运送矿石来计算的话,整个数量估计至少要二十万人!”朱由检面色平静的开口道。

徐三锤被镇住了,二十万人?!我的先生啊,你知道不知道就算是大明的官方矿场等也没有这么多人啊,这二十万人,光是吃喝拉撒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开销啊。

这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能够赚的回来吗?

“所以你可以和宋应星大师以及董伯中商量如何布置这些高炉位置,然后就可以直接开工建设。”朱由检点头道。

“是!”徐三锤深吸一口气,也不再多说什么,现在看来,这位先生所图的规模甚大,不过这也不重要,反正他只要听命行事就可以了。

将这里的事情交给董伯中,朱由检刚刚离开,外面就有一匹快马前来。

“先生,秦良玉将军紧急军情。”前来的卫兵飞身下马,快行礼道。

“走!”朱由检面色凝重,快跟着他前往了自己的住所。

等朱由检抵达自己的临时住所的时候,这里已经有一队士兵在等待了。

“末将秦翼明见过先生。”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面色严肃的向朱由检行礼道。

“秦翼明?你是秦良玉何人?”

“秦将军乃臣姑母。”秦翼明快行礼道。

朱由检点点头,秦家可以说是满门忠烈了,他倒是不知道秦良玉的侄儿居然也在军中服役。

“有何军情。”

“先生请过目。”秦翼明立刻从怀中掏出了一份密封的书信递给了朱由检。

朱由检快拆开,然后低头查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朱由检的眉头也皱了起来,倒不是军情,但这件事也确实是不容小觑。

秦良玉在书信中写明,因为他们的造反行动,对于云贵川,尤其是将巴蜀之地成为了独立的小王国,而除此之外,军队开始对整个土地进行大规模的改革,这中间对于世家,乡绅以及商人的打击无疑是最大的。

所以整个巴蜀地区的商业行动无疑是打击最大的,大明商业行动虽然以为明末连年内乱,商业行为不断萎缩,但实际上巴蜀之地的商业行动依然很繁盛。

但突然之间整个商人体系遭到了打压,这就导致巴蜀之地的部分货物出现了严重的滞销,甚至有可能影响的百姓也有几十万。

秦良玉提到的这一波就是川茶!

茶叶,自古以来就是华夏重要的经销物资之一,遍布云南,四川,藏区等位置的茶马古道,说的就是跟西番进行以茶换马的贸易。

而在大明的产业主要分几个产区,汉茶,巴茶,湖茶,当然,大明的产茶地不仅仅是这三种,南直隶、浙江的湖州府,湖广等地都有。

汉茶乃是陕西汉中所产的产业,陕西汉中在洪武年间的产茶数量并不高,洪武四年户部奏疏当中曾写“汉中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等茶园共四十五顷七十二亩,茶树八十六万多株。”

而后大明朝廷因为茶马贸易兴起,陕西是重要的茶马贸易之地,所以汉中当地的茶叶种植规模迅增加,茶户也在不断的增加,多是以诸多的流民,难民等迁徙至当地。

弘治年间,汉中的产业年产量达到了1oo万斤以上。而其中茶课税不足三万,而商贩私鬻yu(卖的意思)至百万以为常(出自杨一清《为修复茶马旧制第二疏》《明经世文编》卷一一五)

接下来就是川茶,也叫巴茶,剪刀粗叶茶,乌茶,芽茶,叶茶等多种称谓,有以地名、茶种类、形状等命名。

而巴茶的产量非常之高,在大明一朝施行召商买茶及官运茶都是以巴茶为主体。而巴茶在四川的茶马贸易当中占据绝对重要的角色。

而在大明洪武年间,巴茶的数量并不多,但因为巴茶的产量以及重要性,随着大明的展,到了现在朱由检的时期,巴茶的每年的年产量已经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弘治年间,杨一清所提出来的召商买茶,是因为官方运力不足,召集商人去产业产地买茶然后运至茶马司,最后由茶马司给付茶价。

当时杨一清所定价格为“每茶一千斤,用价银二十五两”,这是茶叶的包装和制作费用,如果加上运费的话就是“当从宽计银不过五十两”。

也就是说一千斤茶叶,包装,制作,运输到茶马司,茶马司给银子五十两。随后大明的巴茶种植和产量急剧增加。而后召商中茶,其中上引5ooo斤,中引4ooo斤,下引3ooo斤,每年定开5万引!(《明英宗实录》卷1o,《明经世文编》卷386,褚铁《条议茶马事宜疏》)

这里所说的引,是指茶引,也就是大明给商人放的经销凭证。就按照最少的下引来计算,茶叶的年产量也在1。5亿斤左右。

而召商中茶只包含巴茶和汉茶,也就是巴蜀之地和陕甘之地。

陕甘的产量比不过巴茶,也就是说四川的产量已经接近1亿斤,甚至破亿。

朱由检面色平静,因为这里面还涉及到了另外一个问题,按照这个产量计算的话,光四川布政使司大明朝廷所征收的茶客税应该至少是现在所征收的四倍,甚至是五倍。

也就是说,有接近五分之四的茶叶根本就没有征税。这里面抛开蜀王府的茶叶产业,恐怕其他地方偷税漏税的不知道有多少。

就这还是因为大明朝廷对于所有的茶叶贸易管理的极为严苛!

当然,这种偷税漏税跟后世的瞒报不一样,这种偷税漏税明显是挂在一些免税的人名下,从而达到偷税漏税的地步。

从蜀王府等各个士族世家里面搜出来的文件,至今都没有整理完毕,因为实在是太多了。只有将这些文件彻底整理完毕,并且相互对照应征,你才知道这里面贪污等情况到底有多恐怖。

当然,这是后话,对目前整个四川高达1亿斤茶叶产量的茶户来说,没有商人收购,这意味着陷入了绝望当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