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亲身的去“领悟般若”;也就非“行深般若”;而是“未经省察的行事般若”;
因为先没有“照见五蕴皆空”,而即使是做了很多好事,在“行事作风”中让人敬重、尊敬。
但其这世间有一群人是“不行事”的,而我们的所有“行事以及有为·有所为”却都是在围绕着这群几乎不怎么“行事”的他们在进行;
但“他们”,这群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民,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准确的说,是你没办法做到精准定位的;而我们所能够看到的只是水面上的一层接一层的波浪,但其暗流涌动、深不见底的水下,才是这个世界最真察不异的真相。
并且这样一群在底层中动荡的人,是专门“行·不事之事”的;
即,我们看不见他们在做事,好像他们也并没有刻意去做什么经天纬地的大事,而就只是围绕着日常的“生活”在奔波忙碌,游玩嬉戏,但他们却依然是被每个时代所召唤出来的我们看不见的“主体”。
也许,眼前我们所看到的他们,无论是着装还是举止,都有一种跟不上时代和落伍的劳苦感觉,但其最终的时代也都还是在围绕着这样的群人在转;而他们一生中所要去做的唯一那么一两件事,就是“活着”加“繁衍”加“糊里糊涂静观着这个世界的变化”;帝力与我何有哉。
但其所有的时代都在围绕着他们的这一生存举动打转,无论我们曾经的时代多么鼎盛,最后循环出来的,依然是一群普普通通不断繁衍、生生不息的劳苦人群。
就好像是同一个时代,纷然不同的两种局面一样。
但其关键的一步则是,一个集体,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却都是以他们为根基,转化出来的;即,这才是人类社会的根源,这才是“象帝之先”所有真相的“帝”;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一种表现力,而更是一种“不显”为“树木·根深蒂固”状态。
以其这种“根”才是所有生命现象最为宝贵的资源,其树叶、枝干等等我们都可以随意修剪,但当“根”受损时,一损俱损;因为这才是最让我们着痛和愤恨的事情。
而哪怕是这个辉煌的时代,它脱离了“根”,也一定会陷入短寿的尬局。
而,这埋没于苍穹之下、市井之内的普通“白丁”群人,他们甚至于什么都不用多想,什么也都不用多做,甚至于可以不用去努力学习,而只要能够依靠自己的“本事”继续在嘈杂、忙碌、喋喋不休的市井中吃喝玩乐、生存繁衍下去,他就依然是令人羡慕的成功状态;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而对于我们所提到的“文化”,其人类生存是不需要有“文化”的,或者更为极端地说,改换其他各种的“言语方式”也依然可以生存;
有人说,没有目标、漫无目的的人生很糟糕,不是他的人生很糟糕,大概都是因为此人的境界不够,即,因为你必须是处于一种“有所持”的状态下,才能够感觉自己是在活着、有奔头,否则就想勾带;
而他,却已经,即使是“无所待·不去行事”也要比你自在得多;无所待到和整个世界一样孤独,陷入恒远的无尽孤独中,也不会觉得落寞。
因为天道本身就是“无亲”的;而能够在认知中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大概都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大的福气,以其世间所有我们挤破脑袋、想要获得的知识和财富都在其中,是叫“众妙之门”。
而如果只能管中窥豹,未免多少都会有些遗憾;伤官需伤尽;如果伤不尽,那也没办法,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但当然,其人生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自定义”,因为一切显然都是我们“想”出来的。
所以,在这里我们就要很清楚的思考、认识到一点,即,“文化”是什么?文化的作用是什么?教化又是什么?为什么会有人想要、以及打算“亡”别人家的“文化”;
以其,我们也都是从石器时代光着脚过来的人,在造字和有语言以前,我们都是与鸟兽为伍的,而那个时候我们会有“文化”这种方式吗?
也许在某种意识层面中会有,但终究,其这种方式是什么?为什么有的文化会在传承的过程中“消失”。
而如果有一天,我们全都变成了任人敲打和宰割的石头,那么“文化”又有什么意义?
其我们真正的“文化·存在的方式”又是什么?即,我们真正“深厚”的底蕴,以及思维的底层逻辑又是什么?
而显然也可以看出,那些不了解我们文化的其他部落和人们也依然生活的很好。
甚至于连丝毫没有听说过我们的外星人,它们也依然可以逍遥的存在着,这又怎么说。
可见,大多时候,我们所说的文化都是由环境中所产生出来的底蕴,对内而言、带有格局性的防御、保护观念,对外也许人家根本就不欣赏你,甚至还反驳你,因为各有各的处境,各有各的优弊;大家所面对的环境都不一样,文化以及思想境界等等的论述就更不用说了。
而其只要是外界的事物它们不对我们构成威胁,那么,对我们来说,其都为一种“不行事”或者说“只是在行那种没人看得上的不事之事”的状态;即,流水有在做事吗,锅碗瓢盆有在做事吗?山川大地有在忙碌吗?日月星辰有觉得自己怠慢吗?
以其我们真正的“观念”在哪里?基于什么?
其便是,基于对各种“应空而来的变化”他们的理解、包容、以及回应;
即,因为先我们的“文化”是要足够地“了解自己·行深般若”,“清楚·这个世界本身的状态·照见五蕴皆空”,所以才能懂得各种各样的事物是什么样,又该如何去做“度一切苦厄”,谁“度”,“度”谁,存不存在“度”这一说法。
即,如果我们想要让一种文化源远流长,那么这种文化就先是要能够适应、适用各种环境;而能够适应、并且适用各种环境的,其能够联想到的最大的“局面”,显然就是这个真实的世界本身了。
而文化是由环境所产生出来的一种底蕴或者说习惯底蕴,那么只要这种文化是能够从整个世界的“真相”中被酝酿、诞生出来,那么其是否就可以说明一点,即无论今后所遇到的局面多么狼狈、多么残酷,哪怕是世界末日,宇宙被毁灭;“它”都可以浴火重生;甚至于说成是不死不灭。
不是“唯心”哦,而是在讲一件非常现实的问题;即,在这个世界的本源“道”的基础上,所展现出的人文情况。
即,因为这个文化它本身所指代的就是这个世界的样子,但其世界本身却是不具有“生灭”的,即,其本身不存在“生和灭”这样的一种情况;而既然不存在“生灭”,那么能够做到这种思想、思维认知的就只有这个世界的真相本源。
视作为“无”;
其为以这种“无有不在的‘常’识状态”为基础,所演化出来的认知就叫做“文化”。
而即使我们大多数情况中,都没有认识到这点,但无疑却依然都处在了一种“日用而不知”的状态中;谁能够知道张口即来的“识相·识相的话”这种词,居然也意义深远。
“和尚和时尚”所描述的又是什么,“和·尚”,“时·尚”,“和”和“时”所描述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都表示由“空无”所形成和产生的那一“有”;
而“尚”,显然是我们都觉得挺不错的一种状态;“和‘尚’”,后用来代表、指代特定的人群。
因为既然是要去“和”跟“时”,依然觉得有好坏以及差异,那么就说明这依然是一群有追求的人,其心有所求;但这有关系吗,没关系,因为先我们是能够去“念”的;而我们的存在便就是每天不断地想想想“受想·想”,不断地“思考”,逐渐地让自己做到知行合一;人不学不知道,在学的同时有没有在“想”在思考;相反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大概还会被人当做反面教材嫌弃一番。
其“想与不想·有欲无欲·有妄想没妄想”先都是“不异”的,只是我们在“着相”后,看到了它们所带给我们的差异性,而逐渐地划分出了它们的“好坏与长久性”。
即,先要从“道”的本质开始思考,而我们所建立的一切思维认知,最终都还是要回到“道”的本质当中;即,一种“不可描述的空无变现化成态”,是叫“无中生有·一阴一阳之谓道”。
行文有些啰嗦,但大概率以后都不会再有这么啰嗦的人了,其世界会重新回到一种“无声”的状态中;其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喜欢恶魔较量官请大家收藏恶魔较量官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