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刘体纯带领着一支千人水军,秘密来到成都治下的新津渡口。在和成都守将狄三品、贺天云秘密会晤后,他带领水军顺江而下,来到岷江彭山段。
刘体纯仔细对照刘文秀给的地图,不停寻找,终于在彭山县江口镇找到了标注的位置。
源于岷山南麓的岷江自北向南进入成都平原后,自然分成府、南二河,而这两条河恰恰在江口镇外汇合,形成下段岷江,直奔乐山、宜宾汇入长江。两河汇流处,坐镇观三江,“江口”也因此得名,成为千里岷江第一镇。
刘体纯下令在此安营扎寨。
根据刘文秀所说,张献忠部队从水路出川时,由于银两太多,木船载不下,于是张献忠命令工匠做了许多木头的夹槽,把银锭放在里面,让其漂流而下。打算在巫山附近江流狭窄的地段再打捞上来。但是后来张献忠部队遭到了阻击,江船阻塞了江道,所以大部分银两沉入江中。
刘体纯亲自率领着一众心腹手下,在宽阔的江面上不断地来回巡游。他们手持长达五米的锋利长枪,一次次用力地向江水深处猛刺下去。令人惊喜的是,这样的尝试竟然真的有所收获!随着长枪的起落,一个个装满银子的木槽被6续打捞上岸。
刘体纯喜出望外,他立刻下令让部下们加快度制造更多的长枪。与此同时,他还在营地里精心挖掘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深坑,用作藏匿这些银两。一切安排妥当之后,他急忙派自己的亲信前去给刘文秀报信。
收到消息的刘文秀不敢怠慢,当机立断派遣得力干将李岩率领三千精锐士兵火赶往岷江,听从刘体纯的调遣。
此外,他还严令成都的守将狄三品和贺天云密切关注川西土司们的一举一动,如果现任何异常情况,必须果断采取行动,予以坚决镇压。
时间来到八月一日,就在李岩所率军队抵达岷江之际,刘体纯的部队已经成功打捞出了数万两白花花的银子,还有数不清的珍珠、宝石以及其他珍贵的玉器。这一系列的收获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欣喜若狂。
随着时间的流逝,从江中打捞出来的金银财宝变得越来越稀少。终于,到了八月六日这一天,打捞队伍几乎是空手而归,一无所获。
在营帐之中,刘体纯和李岩正围坐商议着下一步的打捞计划。
根据刘文秀所提供的信息,他们目前所打捞上来的财宝,不过是江口沉银中的九牛一毛,沧海一粟。这让刘体纯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焦虑与迫切。
然而,曾经行之有效的打捞方法——用长枪“钉而出之”,如今已不再适用。
岷江江口段的水流湍急,波涛汹涌,即使是最熟练的船夫,也难以在这片激流中保持稳定。稍不留神,就会被无情的江水冲向下游。
尽管刘体纯这次带来的千人队伍,都是精通水性的好汉。但是,即便是他们,面对这汹涌澎湃的江水,也难免会有疏忽。不幸的是,已有数十人在打捞中溺亡。
李岩心中也有些焦虑不安,毕竟刘文秀派他前来此处,就是希望能赶在八月十五之前,把这批珍贵的沉银成功送达贵阳,并以此向朱由榔表示庆贺。然而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们却依然束手无策、毫无头绪。
正当两人陷入困境、苦思不得其解时,李岩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丝灵感,让他联想到了曾经实施过的遂宁水攻之计。他兴奋地说道:“不如我们尝试在岷江上游挖掘一条通渠,改变岷江的流向,这样一来,江水自然会下沉,宝藏也就会浮出水面了!”
这个想法听起来十分诱人,两人立刻如获至宝般地拿出彭山地图,仔细对比研究起来。
但很快他们就意识到,这个计划实在有些不切实际,过于异想天开了。
原来,彭山地区地势复杂,多为山地,而岷江流经的地方又都是低洼区域,只有江口西岸的地势相对平坦一些。可偏偏西岸正是彭山县城所在地,如果从这里开凿一条通渠,那么整个彭山县城都将面临巨大的危险。
如此看来,此计断不可行。
虽然这个方法不行,但刘体纯觉得引流之法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如何处理这些江水。他顺着引流之法继续思索,突然想到,何不在上游围堰筑湖,将上游之水暂时截断,待江水水面下沉,再进行挖掘。
李岩也觉此法可行,他们又拿出地图,仔细研究,现在新津渡口处,岷江有一支流,名为蒲江河。两人对视一眼,决定在此围堰筑湖,将上游江水引到蒲江河中,待沉银打捞完毕,再撤堰放水。
然而,实施这一计划并非易事。先,围堰筑湖需要大量的物资和人力,而且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以免影响岷江的正常水流。其次,将岷江的水引入蒲江河,必须确保蒲江河的河道能够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水量,否则可能会引洪水,给周边地区带来灾难。
刘体纯和李岩深知兹事重大,他们开始着手准备。
他们兵分两路,刘体纯亲自找到狄三品和贺天云,让他们前往蒲江河流域,将百姓们都迁到成都附近。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件事已经完成。据狄三品所说,蒲江河流域已经没有百姓,这些百姓早就被他们迁到成都,开垦荒地了。
没了后顾之忧,他们在新津渡口,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地点开始筑堰。
他们一边派人搜集筑堰所需的材料,包括沙袋、石块和木材等。
一边抓紧修筑堤坝,为此刘体纯还从狄三品处调来一万士兵参与修筑。士兵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将沙袋和石块堆砌成一道坚固的堤坝。
三日后,围堰逐渐成形,岷江的水开始被引导到蒲江河中。水位的下降为打捞沉银创造了条件。
刘体纯亲自监督打捞工作,确保打捞出来的沉银全部归集到大营中。
另一边,李岩组织人手对打捞的金银珠宝进行清洗装箱。
经过数日的努力,这段沉银终于被打捞上来,而且比预期的还要多。光黄金就有上万两,白银四百万两,其他珠宝不计其数。
刘体纯和李岩松了一口气。
八月十日,当沉银打捞完毕,他们开始有序地撤除围堰,让岷江的水重新流入原来的河道。随着水位的逐渐恢复,蒲江河也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如此大动作的挖掘,引起了金川土司莎罗奔的注意。但面对明军强大的军势,他不敢轻举妄动。
在这个动荡的年代,财富的转移往往伴随着无数的艰难与险阻。
一万两黄金、四百万两白银,以及那些璀璨夺目的珠宝,若要在短短五日之内安全送抵贵阳,唯有日行三百里,方能勉强达成。然而,路途遥远,水路虽能借助大河之力,却也只能抵达重庆,之后的路途,便只能依靠6路的缓慢行进。
如此庞大的财富,若按常规方式运输,恐怕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抵达目的地。这期间,不仅要考虑到粮草的补给问题,还要时刻提防其他势力的觊觎与阻挠。
面对这一棘手的问题,李岩感到颇为头疼。然而,刘体纯的灵光一闪,提出了一个巧妙的解决方案:“咱们可以先将这些金银运抵成都保存,统计清楚,用奏章报给皇上。”
李岩无更佳之策,也认为此法可行,于是他立即派人将珍宝明细飞马传报给刘文秀,并附上草拟的奏章。
随后,李岩命令大军护送这些珍宝,踏上了返回成都府的归途。
随着这些珍宝的6续抵达,成都府的库房里金光闪闪,银光烁烁,宛如一个小型的金山银海。
珍宝的清点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每一件宝物都被仔细登记,每一块金银都被精确称量。李岩和刘体纯亲自监督,确保没有任何疏漏。
而刘文秀在重庆得知消息后,立刻提笔,向皇帝奏报这一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