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缘何会在此处?
三月前,孙可望遣人至永州大营送来书信,信中言,其已率军抵至沅州,欲进攻湖南,剿灭清军在湖南的残部,邀他前往靖州一会。一为庆贺衡州大捷,二为当面共商御敌之策。
李定国亦想与这位兄长相见,好生聊聊,遂率亲兵百余人,往靖州赶去。
正行进间,远处一骑疾驰而来,并高声呼喊:“二伯!”
李定国望去,原是刘文秀之子刘震。他勒马停住,刘震气喘吁吁翻身下马,扑通一声,跪在李定国面前,道:“孩儿刘震,拜见二伯!”
李定国连忙将他扶起,奇道:“震儿,你怎会在此?你不是随你父亲居于昆明吗?”
刘震忙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确是刘文秀笔迹。
“愚弟文秀,泣血成书,急呈此信,望兄慎思、明辨。近闻兄有意赴靖州一行,然吾闻靖州之地,已布下天罗地网,其心叵测,意在谋害兄。彼以庆宴为名,行加害之实,欲致兄于死地,图谋不轨。吾等兄弟情深,手足之情,岂忍坐视?故恳请兄三思而行,勿轻信他人之言,勿入险地。靖州不可往,秦王之心,非兄所能知。”
李定国阅罢书信,心中大恸。“这靖州之会竟是鸿门宴!不想秦王竟如此狠心,丝毫不念及兄弟之情!”
虽然孙可望不顾兄弟之情,但李定国需以国之大计为重,不欲与之起冲突,以免清军有机可乘。于是,他只好率军退回南宁。
与此同时,李定国修书一封,差人送与孙可望,称需提防清军反攻,无法前往。信中还隐晦地表达了希望孙可望能改过自新,双方合力共抗清军的意愿。
孙可望在靖州苦等李定国不至,只收到一封书信,已知计谋败露。此后,对李定国更是严加防范。
半月前,永历帝命李昂前来求援,李定国仍犹豫不决。
李昂离去后,李定国陷入了艰难的抉择。若选择支持永历帝,便意味着与孙可望彻底决裂。新会之战的失利已使他兵力不足,若要成功从安龙救出永历帝,必须动用南宁的全部兵力,这将导致南宁防线空虚,恐会再次被清军占领。
中书舍人金维新察觉到李定国的犹豫,便劝道:“殿下,秦王虽兵强马壮,又占据川黔之地,在乱世中称帝亦非难事。然当前形势对他并非有利。即便殿下支持秦王,东南的鲁王、忠孝伯,夔东的临国公、益国公、荆国公等势力也断不会同意。恐会使其陷入众叛亲离之境,单凭秦王之力,又如何能完成抗清大业?”
李定国亦觉其言有理,但仍踌躇不决。
见李定国有所动摇,金维新继续说道:“况且,晋王难道忘了靖州之会?秦王若真成了皇帝,又怎会放过殿下?届时,殿下恐有性命之虞。”
金维新的一番分析让李定国如梦初醒,若是孙可望真的篡位,他的性命恐将不保。许久,他缓缓问道:“依先生之见,吾当如何行事?”
金维新打铁趁热,建议道:“攘外必先安内!以公之品行才干,可比肩三国诸葛孔明,此时当效仿诸葛丞相剪除朝中奸佞,回师入黔,而非纠结于一时之得失。唯有先稳定内部,方能整合各方抗清力量,为东山再起做准备。”
与此同时,云南黔国公沐天波也派出使者至南宁,恳请李定国兵勤王,驰援安龙,迎接永历皇帝入云南。
在多方劝说下,李定国终于下定决心,集结全部兵力,前往安龙营救永历帝。
李昂虽为孙可望部下,却心怀朝廷。他不仅带来了永历帝的求援信息,还将孙可望在田州的部署告知了李定国。
原来,孙可望担心李定国前来救驾,便派自己的部将刘镇国、张明志、关有才三人,率兵马进驻田州。
田州位于安龙府与南宁之间。若要救驾,就必须要应对田州的这四万兵马。
传宣参将杨祥抱拳道:“启禀元帅,据斥候来报,田州方面驻军约有三四万人,主将为张明志、关有才、刘镇国三人,与李将军所言相符。然其部军纪涣散,想必是刚抵达田州不久,正在安营扎寨!”
金维新献计道:“此三人皆为大西军旧部,元帅可假借亲自犒劳之名,慰问诸位将士。田州方向见我军无恶意,必然会放松警惕。届时,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必能一举破之。”
李定国点头称赞:“金先生此计甚妙。”
此时,有传令兵来报,田州方面派来的联络官已在营外等候。
李定国闻之大喜,忙命人将联络官请入营中,和颜悦色地问道:“不知贵部主将是何人?”
这联络官也是大西军出身,李定国虽不认识他,他却认得李定国。
见李定国面带笑容相问,联络官心中顿觉亲切,随即施礼回道:“回康国公,本部乃是张明志、关有才、刘镇国三位将军!”
李定国微微颔。
他又招呼联络官坐下,看似与之闲聊,实则是在探听田州的虚实。
过了一盏茶的工夫,李定国心中已有了计较,于是客客气气地说道:“甚好!都是自家兄弟!你且回田州复命,就说本帅随后会亲自送去犒劳物资,慰问诸位将士!”
联络官兴高采烈地行礼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