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这张照片被刊登在各大网站上,占据了整整一周的头条。
照片当然是打了码的,可是辛夏在同事那里见过原版:映满了蓝天白云的窗玻璃下,云暮仿佛睡着了,面容恬静,嘴角含笑,像是在与人世间做一场温柔且决绝的告别。
辛夏对那张照片反复研究过,却从中找不出一丝破绽。云暮没有留下什么,他的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自己的一次救赎。
不过在此事过去一周后,辛夏还是动用了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找上了云暮的经纪人,因为在云暮留给世界最后的照片上面,辛夏看到了那枚胸针。
不是一个幻化出来的影像,而是一个再真切不过的实物,被云暮别在左胸处,那颗再也不会跳动的心脏上方。
云暮的经纪人为了避免麻烦,约了辛夏在云暮长租的酒店套房见面。
这是辛夏第二次来到这间酒店。走进电梯,她看着镜子上映出的自己的脸,又一次想到和云暮最后一次见面时的场景。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云暮,已经瘦得有些脱相,精神也游走在崩溃的边缘。只是她当时虽有所察觉,却因为蝶园的经历,放弃了对此事的追查。
若那时她执意介入呢?云暮的命运会有转机吗?辛夏不敢深想,看电梯门开,她快速走出去,不敢在里面多逗留一秒。
云暮的经纪人一脸疲态,神色沉郁,看到辛夏进来,苦笑着让她坐了,拿了两瓶矿泉水放在两人面前的茶几上。
“他们说你不会报道今天谈话的内容,所以我才同意跟你聊一聊。”经纪人拧开水却没有喝,只看着瓶身上自己的影子发呆,过了片刻后,抬头望向前面那一大片被夕阳染成橘黄色的玻璃窗,轻轻道,“其实我一直觉得他还没走最后一次见他,他就站在那里,看着暮色中的天空,笑着对我说,云暮,这个名字,多少有那么些不吉利,对吧。”
“他一向对这些东西很不屑于顾的,那天却自己提起来,想必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有了自杀的念头。”他摸摸鼻梁,又发出一声苦笑,“刚才我刷卡开门的时候,有那么一剎,好像看到了他还站在窗户前,双手插兜,回头冲我笑所以我觉得我真得找个人聊一聊,不然,说不定哪天我自个儿也要崩掉了。”
“云暮为什么要自杀?”辛夏深吸一口气,问出埋在心底很久的问题。
“他有抑郁症,而且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了。”
对这个答案,辛夏并不惊讶,她曾经做过青少年抑郁症的专题,采访过几个重度抑郁的病人,所以很清楚这种精神上的癌症投射在人情绪上的表征。
“在欧洲的时候,他的病情已经稳定了很多,可是回国后,他很不适应国内的舆论和网络环境,尤其是死前那几周,他被网民和媒体大肆攻讦,简直成了互联网中心的一块活靶子。我想他就是因为这个一时想不开,才选择了那条路。”
“可是不太对呀,”辛夏绞着手,也去看那面直落而下的玻璃窗,现在夕阳t的光已经褪去,窗子变得漆黑一片,折射出二人幽幽的影子,“因和果您说反了,云暮虽然不擅长应付记者,但他之所以在网络上风评不好,主要是因为他一再推迟的独奏会,若非如此,也不会引起粉丝和网民这么剧烈的反应。”
说完,看经纪人陷入沉思,辛夏追问道,“据我的了解,云暮是个及其专业的钢琴家,对乐迷也会给予足够的尊重,那么他为什么会一再推迟独奏会,并且没有给大众一个合理的解释呢?”
“我一直以为他是因为情绪问题引发了旧疾,可你这么一提,倒是真给出了另外一种解释:他的情绪问题是果而不是因?”经纪人若有所思,像是在自语,“是这样的,第一场独奏会虽然得罪了你的同行,但我当场便请客赔礼,所以其后几天也没有负面的新闻出来,再加上演奏会很成功,所以当时网上基本全是追捧赞美之声。”
“所以问题出现在第一场独奏会之后。”辛夏提醒了一句,忽然觉得有些紧张,背部倏地绷直。
经纪人捏着下巴,眼神迷离地回忆,“那次独奏会之后,云暮有过一段时间的情绪消沉,不过当时我没多想,你知道的,艺术家嘛,有感情上有大幅度的波动和起伏再正常不过,否则,就不可能是一个合格的艺术家。所以我当时只是提醒他要按时吃药,多和以前的朋友联系走动,就没有再说别的。”
“你提到以前的朋友时云暮有什么表示吗?”
经纪人微怔,片刻后看着辛夏,“他的笑容有点凄凉,我记得他当时轻轻叹了口气,告诉我:‘我的朋友只有钢琴。’”他摇着头一笑,“也是那个时候,他跟我说,第二次独奏会他希望能朝后推迟一段时间,因为,他心里没有热情。”
辛夏心中一颤:难道那个时候,陈苍就已经介入云暮的生活了吗?
她面上维系不动,继续问,“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呢?”
“我当时心急火燎地去和剧院交涉,但是剧院听说是无期限推迟,表示很难操作,因为门票早已经售罄。可就在我左右为难的时候,云暮给我打来一个电话,告诉我,第二场独奏会可以在一周后举行,要我去和剧院沟通。电话里他的声音已经恢复如常,我甚至还能听出,那里面暗藏着一丝喜悦。我当时真的以为他已经走出了消沉,所以没有再多问,怕勾起他不愉快的回忆。”
“虽然晚了一周,但是毕竟敲定了具体时间,所以乐迷们也没有太过激的反应。他还接受了电视台的一期专访,为了缓和同传媒的关系,虽然在他死后,那期采访也没有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