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风云小说>长城上有风吗 > 二十四节气馆5(第2页)

二十四节气馆5(第2页)

处暑也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处暑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

“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如“五谷丰登”。

处暑节气里的民俗活动有很多,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也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祝“七月半”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易经》中有:“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民间选择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

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

处暑这天,或是去买处暑百合鸭,或是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处暑放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长夏湖沿湖的村庄常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

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

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

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

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也是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

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太阳一落山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拉大。

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所以温度下降度也逐渐加快。

初秋残留的暑气逐渐消散,昼夜热冷交替,寒生露凝。

白露,是秋三月里的第三个节气。

白露馆,是二十四节馆位于容平部落里的第三个节气馆。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白露期间的各地民俗,主要有祭祀大禹、酿五谷酒、喝白露茶等。

白露秋风夜,雁南飞一行。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因此,像大雁这样的候鸟被视为秋到的象征。

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

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如今北飞为归,红花半落燕归去,秋风萧瑟,要白露满山叶飞坠了。

“羞”同“馐”,是美食。“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

“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

“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

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