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风云小说>电视人监控人 > 第二十八章(第2页)

第二十八章(第2页)

王东义敲开最后一户村民的大门后,大水已经没过膝盖。他已经不可能再走回家。直接沿着这家村民的梯子爬上了房顶。提前回到家的哥哥王东坡在房顶上开始清点人数。他看着自己的侄女,问道:“孩子,都上来了吧?”王东义的女儿向周围看了看,大喊一声,哭着说:“伯伯,我妈还没上来呢!她还在小卖部里呢!”王东坡一声哀嚎。向下看时,小卖部已经沉没在水中。村里已经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整个黑水坪瞬间被洪水吞噬了!连脚下的房顶也看不到了。或者抱住烟筒,或者抓住树枝,风雨飘摇中,村民们在房顶上颤栗着坚持到了天亮。有几位岁数大的老人,因为体力不支,倒了下去。这时,他们现,即使站在房顶上,水也到了他们的腰部。一百多口人,稀稀落落地站在水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就在他们觉得性命不保的时候,雨变小了。

大雨褪去后,王东义看着妻子的尸体,放声大哭。他觉得对不起妻子,如果当时能跑到小卖部提醒她一下,她就不会死。但是他觉得自己做得对,因为他救了更多的人。

听着王氏兄弟勇救村民的故事,柳南再也无法控制,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哗哗地流了下来。

中午时分,元沟村的清淤工作暂停,大家需要短暂的休息。因为出汗太多,官兵们要补充水分和食物。好多村民家里还做不了饭,他们就去村外买了雪糕、冰棍儿、方便面。战士们连连摆手拒绝。他们快吃完部队送过来的盒饭,在村外的空地上或躺或坐,歪靠着小憩。二十分钟后,官兵们整队集合,再次投入战斗。部队上的卫生员开始挨家挨户派防疫药品。安排专人,检测水质,重点清理动物尸体。思北和小张把这些场景都一一记录下来。

元沟村的老百姓们看在眼里,暖在心上。想得周到的村干部在村里的墙上挂起了条幅,上写:洪水无情人有情,感谢人民子弟兵。有位大婶再也按捺不住,拿着自己买的一袋子冰糕,走近正在劳作的官兵,一根一根地往战士们手里塞。战士们仍然一一拒绝。大婶哽咽着,用近乎乞求的口气说:“吃一根儿吧,吃一根儿吧!解解渴吧……我买都买了。要不一会儿就化了……”

刘思北和小张及时抓住了这个细节。大婶看见镜头在拍她,对着刘思北说:“孩子们流了这么多汗,我到现在回不了家,没法给孩子们煨(烧)水,煨(烧)不了水,我说买几根雪糕给孩子们解解渴吧!你看他们……”大婶说着又哽咽了,一边往战士手里塞冰糕一边说:“真是军民一家亲,这回让我们赶上(亲身感受)了!”说完,停下来,嘴边的肌肉颤抖着。眼里的泪不停地流下来。

下午五点,村里的主干道已经打通,所有村民都回到了家中。外面的救援车也把物资运了进来。元沟村的清淤工作告一段落。战士们整队,准备返回驻地。闻讯赶来的乡亲们,在村口排起了长队。他们手里拿着自家的葡萄、桃子,还有鸡蛋和核桃。准备用这些仅存的食物,犒劳战士们。村委会把只有过年才用的大鼓也搬了出来,敲了起来。锣鼓震天,婶子大娘们眼含热泪,夹道相送,不停地往官兵手里、怀里塞吃的。官兵们推手婉拒。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刘思北看着那场面,似曾相识。这不就是红色电影里我们经常看到的场景嘛。

井潢县医院的普通病房内,司机刘亚已经能下地走动。陈家山也从床上坐了起来。只有邢虎,因为肋骨折了,只能卧床躺着。

“伤筋动骨一百天。老兄,你这病假长了,好好歇着吧。能休息这么长时间,也是件幸福的事!我工作快二十年了。前十五年,一天年休假没歇过。那时候就不知道年休假是啥!你说我们那时候的领导多疯狂!”陈家山故意用羡慕的口气劝慰邢虎。

“哎呀,我可不愿意歇着!有啥意思。为什么我这么不幸?同在一个车上坐着,为什么你俩伤的是皮和肉,而我却是骨头呢?我这是做了什么亏心事了,老天爷要惩罚我啊?”邢虎苦笑着逗闷子。

“我和陈哥人品好,人品大爆!老天爷都待见。没办法。”牛亚在屋里溜达着,得意地笑着。

“嗯,还可以这么理解:我们受的是皮肉之苦,是低级的痛。虎哥是山里汉子的硬骨头折了,是高级的痛。层次不一样呢。”陈家山一脸严肃,不知道是在开玩笑还是在讲真心话。

邢虎瞪着眼,眼里冒着光。想笑又不敢笑。他不确定陈家山是在逗他还是夸他。即使是在逗他,他觉得陈家山开玩笑的层次比别人也高很多。

几个人正闲聊,柳南和小王风尘仆仆地从黑水坪村回来了。这位女汉子略显疲惫,但精神尚好。她把自己的拍摄经历跟陈家山说了说。尤其把到了黑水坪之后,如何按照十五字口诀抓拍细节,还原王东坡王东义兄弟勇救村民的经历,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遍。陈家山听得很着迷。邢虎和牛亚听完,也对王氏兄弟的行为啧啧称赞。

家山激动地说:“你这条片子回去好好做后期。然后,素材不要删,年底的《感动北江》十大人物评选,这哥俩的事迹完全有资格入围。明年省里评新闻奖,这条片子也很有实力。”

“哥,我到达黑水坪之前拍的东西也可以做一条。我用的是探访寻踪的纪实手法,路上确实也碰到了很多情况。我觉得也会挺有看头。”

“好啊!南哥这回战利品颇丰啊!凯旋而归。孟总、吕总会表扬你的!诶,大凉江河道的寻访,能剪出一条来吗?短点也行。这样的话,我们这个系列报道,就能划个圆满的句号了。”

“应该差不多。我们往前探访的时候,我特意想着大凉江河道的角度呢。您不是叮嘱我了嘛。”

“好好好!牛!”家山冲着柳南竖起了大拇指。

正说着,刘思北和小张也回来了。思北事前向柳南问了医院的地址,赶过来和柳南会合。一见思北,柳南女汉子的一面又表现出来了。她一拍思北的肩膀,大声问:“咋样,哥们?有收成吗?”

刘思北倒腼腆得像个姑娘。他也拽了一把凳子,坐到柳南旁边。一脸平静地看着家山说:“还行。解放军在元沟村的救援工作也挺让人感动。柳南把那个十五字口诀给我了,我当时就有一种顿悟的感觉。就觉得一下能抓住重点了。灵感马上就有了。我们抓拍了几个典型的人,还有不少细节!中间我都被感动得掉了好几次泪。就是……出前没得到陈老师的真传面授,有点遗憾啊!”

受到后生的恭维,家山也忍不住一脸得意。他双手合十,冲着刘思北举了举,说:“哎哟,没有没有。你们悟性都很高。”见刘思北如此谦虚,他又高兴地接着说:“你们有虚心学习的态度,这非常难能可贵。都说九零后跟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我看没那么夸张。不过有个现实情况确实存在,那就是新入职的年轻人们,电视的基本功真的太弱了。很多都是来了跟着老记者实习了一两个月,就扛起摄像机独立拍片子了。拿回来的东西,不管好赖都得播出。不播不行啊,你不播没片子可播啊……这跟我们现在的用人机制有关系,频道培养人才的良性链条还没有完善起来。每个栏目都在喊人手紧张。这个现状要想改变需要时间。但是,你们年轻人如果能主动去学,主动去问,在实践中边学边成长,这种基本功薄弱的情况就会大大改善。”

柳南和刘思北认真地听着,不停地点头。

“听说下个月由你们俩牵头的《南北工作室》就要启动了。这是一个项目制的版块吧。我非常看好。这是吕总给你们年轻人机会,真得好好抓住。”

“到时候,陈哥您还得多指点我们!多教我们!”柳南和思北,一人一句,向家山表达着敬意。说完,他俩互相看了一眼,就要道别。因为他们今天要赶回北江,回去做后期,争取节目明天就能播出。估计晚上到了台里还要加班呢。

看着两位年轻人如此有朝气有活力,陈家山内心有一种无法克制的激动。他觉得有这样的年轻人在,电视大有希望。电视台一定还有再次辉煌的可能。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他突然又有些惆怅。这两位可都是《零距离》的记者啊,自己这位《晚间》的制片人,看着别的栏目的记者如此能干,如此有收获,自己有什么可高兴的呢?

陈家山看着天花板,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八一四”特大强降雨西部山区县灾后救援的报道终于在新闻频道全面铺开。《北江新闻》以领导调研慰问,指导灾后重建为主。《北江零距离》和《晚间》的记者深入到井潢、平陉、嶂赞、寿山等山区县挖掘救援故事,寻找大雨中的感动,关注灾后重建工作。

在这些报道中,最抓眼球、收获口碑最多的还是柳南和刘思北的节目。柳南的《寻找失联的“黑水坪”》《为了一百八十八位乡亲》,刘思北的《井潢元沟村:救援官兵是最可爱的人》,单期节目收视率都取得了2以上的骄人成绩。别忘了,《零距离》日常的节目,平时的收视率只有o。8左右。“八一四”洪灾结束后半个月的时间内,新闻频道四档新闻栏目的收视率出现了成倍的上涨。

在井潢县医院住了四天后,陈家山回到了北江。因为他再不回来,妻子就要带着孩子去井潢找他了。他跟妻子说的谎言已经无法再圆下去了。他一瘸一拐地回到家中,告诉妻子自己在大雨中摔了跟头。领导特许他在家休息几天。妻子很高兴,觉得陈家山能在家休息,就是最大的福利。

回到家后的第二天,吕东打来电话,说要和孟成来家里看看他。家山一脸惊愕,好像藏在内心多年的一个秘密要被人识破了一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