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瞩意朱肃前往,朱棣自是十分开心的。
铁铉亦是乐于见此。他的舰队本就是朱肃一手所建,后来朱肃被老朱明旨封在凤鸣洲,铁铉其实也已被划归了周王府麾下。
且他与朱肃,还有师徒之名,自是希望能成为朱肃,而不是别人的副手。
至于朱肃自身……对于远征西方,其实也没有太多的反感。
如今朱标已经承继大统,他即便再立下功勋,也不会再引起朝中什么动荡。左右不过是功高难封,到时候再加几个职衔也就是了。
这件事飞快的敲定下来,周王率舰队走海路远征,便是朝中诸官,也是乐见其成。
毕竟这样一来,就不需要朝廷决议调拨何处的军队出征了,只需要再备上一份物资,送周王出征便是。
于是时间便来到了三月,此时,冰雪化冻,草长莺飞,此时大军出征,一路上牧草正丰沛。
先是朱棣与徐达、汤和等人要离开顺天,徐达、汤和各赴封地,朱棣则前往亦力把里,召集他麾下骑兵。朱肃则与铁铉同往天津港,率领船队从天津港出征,从海路至泉州、马喇甲,之后再一路西进,往赴欧罗巴大陆。这一日,却是众人离开顺天的日子。
老朱如今是太上皇帝,少了许多繁文缛节束缚,反倒能够亲自出城送二子出征。他先是与两位老兄弟说了会儿话,随后便来到了朱棣、朱肃的面前,上下打量着这两个儿子。
朱棣和朱肃二人,亦不自觉的站直了身躯。
因为是出征,朱棣、朱肃二人身上,皆穿着一身红色鸳鸯战袄,上绣龙纹,显得精神抖擞。老朱端详了两人一阵子,不知想到了什么,目光之中,闪过怀念。
“……去罢,等你两回来了,咱为你们斟酒。”似有千言万语,临到嘴边,老朱却只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朱棣与朱肃皆点头,朱肃忍不住道:
“我与四哥此去,先将那西边给打服一通,日后好带着父皇,去看看西边的那些异域风情……到那时,父皇便是我华夏数千年来,眼界最宽的皇帝了。”
“父皇可要好好保重身子。否则,这一前无古人、足以流芳青史的头衔,可就轮不到您老人家了。”
而今算来,已经是历史上的建文一年,老朱已经比原先的历史多活了一年。但毕竟年岁太高,朱棣朱肃远征回来,老朱若是已经龙御归天了,也不奇怪。
这个时代,车马实在太慢。此去经年,这一见若是永别,必成终生之憾事。
老朱面色不禁动容,须臾之后才笑道:“你且放心,咱不止要去欧洲,还要去那凤鸣洲看看。”
“这眼界最宽皇帝的头衔,旁人夺不走!”
这些日子老朱无政务之劳形,每日里微服行于田垄之间,与走卒乡民相交,身体倒是比在应天时更康健了不少。更何况有医术大涨的戴思恭随侍左右,想来可保无虞。朱肃这才放下心思。
随后徐达与汤和上前,向朱肃与朱棣道:“眨眼间,你们小儿辈也已可独挑大梁了。你等二人就要西征,我们这些老古董虽是老了,却也不能一点力气也不出。”
汤和道:“咱和天德商议过了,我们两家,各出一支兵马,随着你们西征。天德出一支骑兵,足五千之数,跟着四殿下一同西进。”
“咱也出一支船队,其中大船五艘,小船十五艘,随着五殿下一路前往。”
“这支舰队,乃略尽绵力,我等而今已算是封疆之诸侯,大明乃我等之大宗,大宗有役,我等诸侯当服其劳。”
“我已给家中去信,要我儿汤醴在太仓相侯,五殿下南下太仓之时,可去寻我儿。”
徐达亦道:“此番北上,我亦会让增寿率五千骑兵,到时候并入四殿下军中。”
朱肃与朱棣躬身谢过。这也是大明封疆之策中,各大封国义务的其中一项,大明身为华夏宗主,自不能事事亲自下场。似平靖诸边这等事务,若是大明朝廷有诏,诸封国自当聚集兵力,形成大军,为华夏张目。
现下其他各路封国大多还是新封,没有出兵的实力,反倒是徐达所封的和林这些年来收拢转化了不少蒙古部落,兵力颇丰。汤和则是因为受封倭国,麾下有不少的倭国大名,这些倭国大名虽顺服大明朝廷已久,但汤家初来乍到,未必能够压服。
不如将他们打加入远征舰队,削弱本土大名实力的同时,也顺带验证他们的忠诚。
除了徐、汤两家之外,似封在三韩之地的韩国公李家、封在西域的凉国公蓝家等,也会派兵同往。赚取军功的同时,这些大明帝国的第一代封臣们,也是在身体力行的践行封臣的义务,为后世华夏的封疆体系权责义务的履行,开一个好头。
朱棣很快带上人马北上出关,去召集他的部队去了。朱肃也辞别了老朱,和铁铉等人登上了宝船舰队开始南下。他从新建成的天津港南下,到达太仓会齐了汤醴,而后便想沿航线直下安南补给,再从安南折往海上的咽喉之地马喇甲海峡。
在太仓,朱肃还遇到了朱标身边的太监福安,福安向朱肃送来了朱标的关怀与问候。
“若非被内阁诸公们给劝住了,陛下还想亲自前来太仓,和五殿下您一晤呢!”福安道。
“大哥如今做了皇帝,哪能轻易离京福公公且为本王转告大哥,本王身边有我华夏勇士护佑,自可安保无虞。待他日凯旋之时,再与大哥会饮。”朱肃笑道。
福安点头微笑,躬着身子道:“五殿下放心,杂家一定把话带到。”
“有劳。”朱肃笑道。福安又对朱肃行了大礼,而后便退下了宝船。
眼见船队已经补给完毕,朱肃正欲下令舰队启程,不料码头上竟忽有一彪人马驰来,为一人大声喊道:“且慢开船!且慢开船!”
来人竟是李景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