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永义十七年十一月,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月份。先是水贼们要在年前问斩,然后是汴京那边的消息。
纪彬这边的信件往来也多了不少。
从他十一月初八接了侍卫们回到纪滦村之后,一直到十一月二十。手里往来的信件就停过,就差直接住在书房里了。
可看完十一月二十这封信,纪彬把信件轻巧叠上,随后扔到炭火盆中,确保什么都没留下。这十几天的信件都是这么处理。
这封信烧掉之后,纪彬轻轻松口气。汴京的消息已经尽在掌握。
不管是焦家的信,还是谭承乐的信,似乎都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太子赢了。
这个结果并不意外,从宿勤郡按察使,再到江南按察使。还有按察使找了夏夫人,这一切都在往太子有利的方向进行。
要不是纪彬提前察觉到什么,估计还是一脸懵。
如果外人视角,看到的肯定是什么,,明明禹王已经掌握局势,还利用棉花招揽了很多人。钱财更是不用讲,这数额只怕让人咋舌。可是转瞬间,什么都变了。
禹王花了大半年时间来掌控棉花,太子破局看起来却只用了半个月。
里面的谋划外人不得而知,可纪彬身处其中,却明白其中的凶险。
从汴京来的书信也证明这一点。
先从三个地方的棉花开始,宿勤棉,汴京棉,基本都掌握在禹王手里。鲁地棉则在焦家人手中。
但焦家人,甚至焦家主可都在禹王手下做事,控制鲁地的棉花,似乎对禹王来说轻而易举。
可禹王却忘了一件事。
那就是焦家人,或者说焦家主,心里早就倾向太子那边。
于是看似禹王控制鲁地棉,其实还在太子掌控之中。
等焦家主找好机会,立刻一纸诉状把禹王告到圣人面前,从禹王手下如何威逼利诱,如何掳走他家孙女。
不仅如此,甚至还要挟他把棉价提高,否则就如何如何。焦家主能见到圣人,自然是太子安排的。
作为造福南军国百姓的焦氏棉产出者,让圣人对焦家主好奇并非难事。
原本只是简单的见面,谁知道却成了禹王的敲丧钟。
圣人见到焦家主的时候,在场的只有圣人自己的手下,所以这事瞒得很死。焦家主说出来的话,看似简单,可圣人是个疑心多虑的人。控制鲁地棉,控制棉价他禹王想做什么他有什么想法
等圣人稍微一调查,有些事情自然浮出水面。
以前也就是不在意,等他在意的时候,圣人忽然现,禹王的胆子可太大了。而太子以前提过,可圣人只当太子想党争,直接给驳斥回去。如今看来,竟然是他对禹王太宽容,竟然让他这么肆无忌惮。
至于让圣人承认自己错了,自然不可能,他不会错,错的只会是禹王,甚至还有太子。太子为什么不能说清楚些
反正不管怎么样吧。
圣人丝毫没怀疑这是太子布下的局,只觉得是禹王蠢坏,要不是焦家主告,还真让他欺上瞒下,用棉花联络那么多豪门世家。
自己还没死呢。儿子就开始结党营私了
而且这个儿子还不是太子,他结党营私吗
天子动怒,剩下的事自然简单了,三个按察使6续出,一个去宿勤郡,一个去江南,还有个去鲁地。……
天子动怒,剩下的事自然简单了,三个按察使6续出,一个去宿勤郡,一个去江南,还有个去鲁地。
至于汴京本地的直接给了太子处置。
是的,直接给了太子。
圣人知道他们二人不和,知道落到太子手中,禹王绝对不会好过,但还是交给太子。他现在手里不能动戾气,否则对身体不好。
这里面的事有些是焦家人或者谭承乐写的,有的是纪彬推算出来。反正事情大差不差,基本是这样了。
不过最后压死禹王的稻草,却是棉花诈骗一案,几个按察使把调查结果送到圣人案前。除了禹王结党营私,利用棉花敛财之外,还有一件事让圣人十分生气。
还记得去年禹王从宿勤郡回汴京的契机吗,就是他"破获"棉花诈骗一案,追回几十万两白银。也是因为这件事,禹王被召回京。
可三位按察使查禹王抬高棉价一案时,恰好现禹王其实并未破获此案,只是用来蒙蔽圣人的。
之前说过,圣人他不在乎别的,他就恨旁人欺骗,就恨这些不把他放眼里的人。谢老因为这事已经被流放了。他的儿子竟然撒弥天大谎,用来糊弄他。
反正是看了诈骗一案详情,知道很多被骗的人根本没收到银子,像黄夫人他们这种可是签了文书的。
厚厚一沓百姓没收到银子的文书放上来。谁都要气的。
两件事强压之下,任他禹王是神仙也翻不了身。
圣人但凡有一丝怜悯之情,也不会把他交给太子啊。
不仅是把禹王交给太子,后续的处理也是太子来做,他实在精力不济,也不想管这些事。
一场大戏终于落幕,除了按察使来的时候浩浩荡荡之外,其他时候,更近乎暗流涌动。
若纪彬自己不是局中之人,估计也不知道太子在这中间做了那么多事。毕竟这件事里,太子就像隐形了一样,他所做的是,只是推波助澜而已。但效果却十分明显。
半个月内瓦解禹王的势力,把他的丑事全都摆在台面上,而且借着圣人的刀处理禹王。而且是干干净净地处理,还能趁此机会,彻底了解禹王所有党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