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我最恨无礼行为
林经略大军一路向东,出山海关进入辽东地界。
在路上收到一条消息,万历皇帝又任命李如松为提督东征军务总兵官。
林经略很不爽的看着这个任命,心里就是一阵「卖麻批」。
先前他只奏请李如松为辽东总兵官,又徵调了麻贵丶董一元等威望素重的老资格将官,不就是为了制衡李如松麽?
倒不是林经略对李如松这位老哥有什麽意见,在私人关系上绝对没问题。
就是林经略认为,在他的下面,没必要再多一个名义上也可以指挥全局的主将,免得造成令出多头,指挥体系混乱的情况。
毕竟他这个文武双全的经略和别家督抚经略并不一样,也会亲临前线指挥,并不是只在后方调度。
没想到,他林泰来才离开京城没多久,皇帝就也起了制衡他的心思,所以才会将李如松从「辽东总兵官」提升为「提督东征军务总兵官」
这就是领重兵在外大臣的无奈,林经略又不能回京城去辩解,只能继续赶路。
因为朝鲜事态紧急的缘故,林经略没有在广宁丶辽阳这些辽东地区核心城市逗留视察,只是嘱咐巡抚郝杰做好后勤工作。
万历二十年九月上旬,半岛人民的大救星丶未来半岛的唯一太阳林泰来抵达鸭绿江边的九连城。
这座城堡周长二里多,看似不大,但在鸭绿江沿岸的边堡里已经算是最大了。
在很多人认知里,九连城应该就是大明万里边墙的最东端起点。
当然学术界也另一种说法认为,起点应该是稍微北边的宽甸堡。
而且九连城的意义不仅仅是万里长城起点,也充当着国门的作用。
在九连城的对岸就是朝鲜国的义州,与九连城隔江相望。
现在朝鲜国君臣就正困在义州,苦苦等待天兵过江,号称的三千里江山如今只剩下义州了。
近二百年来,每当朝鲜国使团来朝觐大明皇帝,必定要从九连城进入大明国土。而且每年与朝鲜国的贡市地点,也是在九连城这里。
这次大明天兵入朝,肯定从九连城这里渡江最为便利,从地理上没有太多其他选择。
此时从稍微靠腹地的凤凰城到九连城一带,已经兵营遍布,数万大军云集。
林经略选择了更靠前的九连城作为幕府驻地,原本九连城设有一名镇江游击,现在暂时被赶了出去,官署也被徵用了。
林经略一边在开始整训各路兵马,一边开始与江对岸的朝鲜国君臣联络。
毕竟林泰来是带着皇帝诏书来的,所以还有个任务是充当上国天使,将诏书颁给朝鲜国。
其实诏书也没多少内容,总结无非就是两点。
第一就是允许朝鲜国王过江避祸,暂时安置于于宽甸堡,以待局势好转。
第二就是给朝鲜国君臣吃定心丸,承诺尽快出兵,再造东国。
第三,正式告知朝鲜国君臣,已经将天兵东征事务托付给经略大臣林泰来,让朝鲜国配合好。
得知经略大臣已经携带诏书抵达九连城,朝鲜国王就迅派了一个叫赵敬高的远接使过江先行接洽。
本来在林经略的心目中,肯定是部下的列位将官更重要,要接见也是先接见将官。
但没想到朝鲜方面远接使来的如此之快,林经略刚住了一晚上,次日朝鲜国远接使就过江来了。
大明向朝鲜国颁布诏书,并不是随便一就完事了,必须要有一套礼仪。
林泰来虽然觉得这很浪费时间,但也不能轻忽,不然就是丢了天朝上国的威严。
按照往常惯例,远接使要先向大明使臣奉上《迎诏仪注》,仔细说明这次如何迎接诏书,以及各项礼仪规范,并与大明使臣进行商议。
林泰来收了《迎诏仪注》,就让朝鲜国远接使赵敬高先去休息了。
幕府属员里有个叫崔五魁的人,本是行人司行人,以前跟随大明使节去过三次朝鲜国,对朝鲜国情况比较了解,这次就作为专业人才招纳进了幕府。
此时林经略把崔五魁叫了过来,一起研究朝鲜国送来的《迎诏仪注》。
毕竟涉及到大量外交礼仪细节,他林泰来在这方面并不专业,万一丢了脸就罪莫大焉。
果然崔五魁看了看后,就立刻指着一行字,向禀报说:「这里有问题!」